课外知识考查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阳羡人也。少孤贫,本居新安寿昌县, 姓项氏,名猛奴。年十一,能反覆游水中数里,跳高六尺,与群儿聚戏,众莫能及。义兴人周荟为寿昌浦口戍主,见而奇之,因召与语。文育对曰:“母老家贫,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就其母请文育养为己子,母遂与之。及荟秩满,与文育还都,见太子詹事周舍,请制名字,舍因为立名为文育,字景德。命兄子弘让教之书计。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谓弘让曰:“谁能学此,取富贵但有大槊耳。”弘让壮之,教之骑射,文育大悦。
司州刺史陈庆之与荟同郡,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庆之使荟将一百人往新蔡悬瓠,慰劳白水蛮,蛮谋执荟以入魏,事觉,荟与文育拒之。时贼徒甚盛,一日中战数十合,文育前锋陷阵,勇冠军中。荟于阵战死,文育驰取其尸,贼不敢逼。及夕,各引去。文育身被九创,创愈,辞请还葬,庆之壮其节,厚加馈遗而遣之。葬讫,会卢安兴为南江督护,启文育同行。累征俚獠,所在有功,除南海令。安兴死后,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为高祖所败,高祖赦之,语在僧明传。
后监州王劢以文育为长流,深被委任。劢被代,文育欲与劢俱下。至大庾岭,诣卜者,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文育曰:“足钱便可,谁望公侯。”卜人又曰:“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其夕,宿逆旅,有贾人求与文育博,文育胜之,得银二千两。旦辞劢,劢问其故,文育以告,劢乃遣之。高祖在高要,闻其还也,大喜,分麾下配焉。
(选自《陈书》,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荟哀之,乃随文育至家哀:同情 |
B.素相善,启荟为前军军主善:赞许 |
C.及夕,各引去引:退却 |
D.劢问其故,文育以告故:缘故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兄姊并长大,困于赋役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B.①舍因为立名文育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C.①文育以告,劢乃遣之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D.①文育与杜僧明攻广州②与嬴而不助一国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文育本姓项,名叫猛奴,周荟见到他时认为他是个奇特的人,于是便向周文育的母亲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后来,改姓周,名文育,学习骑射。 |
B.弘让教周文育写字和算术,但周文育不以为然,认为博取功名只要有长矛就可以了。弘让听后大为赞赏,于是便教周文育骑马射箭。 |
C.陈庆之派周荟慰劳白水蛮人,但蛮人却密谋活捉周荟送给魏,事情泄露后,周荟和周文育率兵抵抗。结果,周荟战死,周文育身上也多处受伤。 |
D.周荟死后,周文育被庐安兴起用,后来和他一起攻打广州,被高祖打败,但是高祖释放了他们。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弘让善隶书,写蔡邕《劝学》及古诗以遗之,文育不之省也。
(2)君须臾当暴得银至二千两,若不见信,以此为验。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贾谊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封复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下列句子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高兴 |
B.冯敬之属尽害之嫉妒 |
C.乃短贾生曰说坏话 |
D.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闲暇 |
下列四组句子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吾其远也 |
B.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堕马而死 |
C.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乃征为廷尉 |
D.贾生尽为之对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都能从侧面表现贾谊“才能非凡”的一项是()
①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②召置门下,甚幸爱 ③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④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⑤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 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A.①④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⑤ |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
B.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孝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
D.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生认为祸由此生,因为诸侯和多郡勾通,有反叛迹象,必须想办法削势尊主,文帝没听。 |
翻译下面的四个句子。
①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②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③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④至夜半,文帝前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萧何追韩信
及项梁渡淮,信乃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以为:认为 |
B.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亡:逃跑 |
C.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就:得到 |
D.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说:同“悦”高兴,佩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B.坐法当斩,其畴十三人皆已斩而予也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D.王许之。诸将皆喜之二虫,又何知 |
下列加下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
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C.项伯杀人,臣活之 |
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等到项梁率领抗秦义军渡过淮河向西进军的时候,韩信带了宝剑去投奔他,留在他的部下,一直默默无闻。项梁失败后,改归项羽,刘邦率军进入蜀地时,韩信又去投奔他,均没被重用。 |
B.有一次,韩信犯了案,被判了死刑,家族中和他同辈的十三人都挨次被杀了。 |
C.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萧何都没有追;唯独只去追韩信,是因为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 |
D.汉王拣了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堂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县馔送之,宣乃厉色曰:“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升车而去。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岑官至司隶校尉。后江夏有剧贼夏喜等寇乱郡境,以宣为江夏太守。到界,移书曰:“朝廷以太守能禽奸贼,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喜等闻,惧,即时降散。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奴仆)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诏遣使者临视,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帝伤之,曰:“董宣廉洁,死乃知之!”以宣尝为二千石,赐艾绶,葬以大夫礼。拜子并为郎中,后官至齐相。——《后汉书•董宣传》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为司徒侯霸所辟。辟:躲开,避免。 |
B.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交通:结交,勾结 |
C.使宣叩头谢主。谢:认错、道歉。 |
D.宣悉以班诸吏。班:分发。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其信然也,其梦也? |
B.宣以丹前附王莽。青州(牧)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
C.大言数主之失。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
D.董宣廉洁,死乃知之。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 ②大言数主之失 ③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 ④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⑤宣悉以班诸吏 ⑥唯见布被覆尸,妻子对哭,有大麦数斛、敝车一乘
A.①③④ | B.①⑤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和写法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阳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董宣毫不留情地把他从公主身边拉下车来,当场格杀,表现了董宣公正执法、不畏权势和嫉恶如仇的高尚品质。 |
B.董宣在任江夏太守时先发文书告诫夏喜一伙,促使他们自动降散,而不是一味诛杀,也能先礼后兵,从而收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这说明,他也是一个善用计谋的人。 |
C.皇上本打算棰杀董宣,但由于董宣义正词严,宁死不屈,最终也不得不引咎自责,做出让步,并赐钱三十万。这表明他仍不失为一个明智的天子。 |
D.文章有主有辅,有详有略,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了董宣刚直不阿、公正廉洁的典型形象,从而使董宣的形象十分丰满动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诣府,称冤叫号。
(2)外戚阴氏为郡都尉,宣轻慢之,坐免。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荀攸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日:“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衢寤,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董卓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
太祖迎天子都许,遗攸书日:“方今天下大乱,智士劳心之时也,而顾观变蜀汉,不已久乎!”于是征攸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建安三年,从征张绣。攸言于太祖日:“绣与刘表相恃为强,然绣以游军仰食于表,表不能供也,势必离。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太祖不从,遂进军之穰,与战。绣急,表果救之。军不利。太祖谓攸曰:“不用君言至是。”乃设奇兵复战,大破之。后从救刘延于白马,太祖拔白马还,遣辎重循河而西。袁绍渡河追,卒与太祖遇。诸将皆恐,说太祖还保营,攸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太祖目攸而笑。遂以辎重饵贼,贼竞奔之,陈乱,乃纵步骑击,大破之。斩其骑将文丑,太祖遂与绍相拒于官渡。
七年,从讨袁谭、尚于黎阳。明年,太祖方征刘表,谭、尚争冀州。谭遣辛毗乞降请救,太祖将许之,以问群下。群下多以为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攸日:“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绍以宽厚得众,借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太祖曰:“善。”乃许谭和亲,遂还击破尚。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
能过也。”攸从征孙权,道薨。太祖言则流涕。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荀攸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资:凭借。 |
B.事垂就而觉垂:临近。 |
C.太祖迎天子都许都:定都。 |
D.今兄弟遘恶,此势不两全遘:遭遇。 |
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荀攸“深密有智防”的一组是()
①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②攸言语饮食自若
③乃设奇兵复战④若急之,其势必相救
⑤遣辎重循河而西⑥此所以禽敌,奈何去之
A.①③④ | B.①④⑥ | C.②③⑤ | D.②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攸祖父去世后,他祖父原来的部下张权请求守卫其坟墓,荀攸怀疑有诈,盘查追问,叔父荀衢醒悟,果然张权是杀了人的亡命之徒。 |
B.建安三年,曹操征讨张绣。荀攸向曹操进言,刘表与张绣互相依仗,最好等待时局变化,诱降张绣。曹操没有听从荀攸的意见,结果军队失利。 |
C.曹操征伐刘表,袁谭派辛毗向曹操乞降并请求曹操救援。部将大多认为刘表强大,袁谭袁尚不足为患;荀攸却劝说曹操同意袁谭的请求。 |
D.荀攸富有才智,曹操经常称赞荀攸外表愚钝而内心聪慧,不自夸长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荀攸去世后,曹操一说起他就会流下眼泪。 |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4题
书褒城驿壁(唐)
孙樵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污;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甚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曾牧梁州,以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为来,毂交蹄劘①,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碎鹢②而后止;渔钓,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至有饲马于轩,宿隼于堂:凡所以污败室庐,糜毁器用。官小者,其下虽气猛,可制;官大者,其下益暴横,难禁。由是日益破碎,不与曩类。某曹八九辈,虽以供馈之隙,一二力治之,其能补数十百人残暴乎?"
语未既,有老甿笑于旁,且曰:"举今州县皆驿也。吾闻开元中,天下富蕃,号为理平,踵千里者不裹粮;长子孙者不知兵。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而户口日益破,疆场无侵削之虞,而垦田日益寡,生民日益困,财力日益竭,其故何哉?凡与天子共治天下者,刺史、县今而已,以其耳目接于民,而政令速于行也。今朝廷命官,既已轻任刺史、县令,而又促数于更易。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故州县之政,苟有不利于民,可以出意革去其甚者,在刺史,则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在县令亦曰:'明日我即去,何用如此?'当愁醉醲,当饥饱鲜,囊帛椟金,笑与秩终。"呜呼!州县真驿耶?矧③更代之隙,黠吏因缘恣为奸欺,以卖州县者乎!如此而欲望生民不困,财力不竭,户口不破,垦田不寡,难哉!
予既揖退老甿,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注]①劘(mó):磨擦。②鹢(yì:水鸟)古代在船头以彩色画鹢鸟之形,这里指船头。③矧(shěn):况且。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其舟,则离败而胶 胶:搁浅。 |
B.庭除甚芜 除:废弃。 |
C.疆场无侵削之虞 虞:忧虑。 |
D.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 条:整理。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视其沼,则浅混而污 B以卖州县者乎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 且刺史、县令,远者三岁一更 D今者天下无金革之声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四海之大,有几人钦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 | B.则必折篙破舷碎鹢而后止 |
C.则必枯泉汩泥尽鱼而后止 | D.囊帛椟金,笑与秩终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他人之口,揭示出褒城驿由宏丽变为破败的原因,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民风奢靡的不满。 |
B.文中"举今州县皆驿也"承上启下,是连接二、三两段的关键,表明天下凋敝与驿站破败事异而理同。 |
C.文章借题发挥,以一驿之兴废推及天下之盛衰,寓议于叙,切中时弊,有小中见大之妙。 |
D.因官制不善而吏治败坏,因吏治败坏而生民困顿,文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了朝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