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从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2~1894年、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
合计 |
商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
官办或官商合办 |
外国人办(注) |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千元) |
资本所占比重 |
设厂数 |
资本 千元) |
资本 所占 比重 |
|
第一时期(1872~1894)年 |
175 |
48893 |
53 |
4678 |
9.6% |
19 |
16196 |
33.1% |
100 |
28000 |
57.3% |
第二时期(1895~1913)年 |
685 |
223423 |
463 |
90801 |
41% |
86 |
29469 |
13% |
136 |
103153 |
46% |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材料二 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指数变化表
材料三 中国近代出口商品分类比重表(%)
品种 年份 |
农产品 |
手工产品 |
机器产品 |
其他 |
1893年 |
15.6 |
81.8 |
2.6 |
略 |
1910年 |
26.8 |
41.4 |
18.8 |
|
1930年 |
45.1 |
30.6 |
19.7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从第一时期三种资本所占的比重看说明了什么?(6分)
(2)从材料一看,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与第一时期相比较,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4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中国近代进出口贸易呈现怎样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哪些特点?(3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中国的生路在哪里?中国的光明在哪里?中国人民在抗争,仁人志士在求索。黑暗中,产生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孙中山。
材料二毛泽东的最大功绩在于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最大愿望在于使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毛泽东的最大贡献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动的革命。如何理解这场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毛泽东开创的中国革命道路。20世纪30年代初期,这一道路遭受重大挫折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会议。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强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
时间 |
发动国家 |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鸦片战争 |
1840-1842年 |
① |
《南京条约》 |
甲午战争 |
1894-1895年 |
日本 |
② |
③ |
1900-1901年 |
德国等8国 |
《辛丑条约》 |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民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五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战争的哪一次海战?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政治上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材料中这两个文献都出自近代中国哪一次运动? (1分)
(2)据材料一指出,《天朝田亩制度》描述的理想社会目标。能否实现?分析其原因。
(3)《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据材料二指出,这本书的特点
(4)从时代的要求来看,《资政新篇》与《天朝田亩制度》哪一个更符合时代潮流?
读图1-图4,回答问题。
请回答:
(1)根据图1、图2判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称。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
(2)与图2相比,图3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变化?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4所设机构的主要目的。综合图1~图4,归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名言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孙中山为顺应“世界之潮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两则皆摘自 《高中历史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