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某种酶(PG)开始合成并显著增加,促使果实变红变软。但不利于长途运输和长期保鲜。科学家利用反义RNA技术(见图解),可有效解决此问题。该技术的核心是,从番茄体细胞中获得指导PG合成的信使RNA,继而以该信使RNA为模板人工合成反义基因并将之导入离体番茄体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完整植株。新植株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反义基因经转录产生的反义RNA与细胞原有mRNA(靶mRNA)互补形成双链RNA,阻止靶mRNA进一步翻译形成PG,从而达到抑制果实成熟的目的。请结合图解回答:

(1)反义基因像一般基因一样是一段双链的DNA分子,合成该分子的第一条链时,使用的模板是细胞质中的信使RNA,原料是四种    ,所用的酶是    
(2)若要以完整双链反义基因克隆成百上千的反义基因,常利用      技术来扩增。
(3)如果指导番茄合成PG的信使RNA的碱基序列是A U C—C—A—G-—G-一U-c一,那么,PG反义基因的这段碱基对序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合成的反义基因在导入离体番茄体细胞之前,必须进行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表达载体的组成,除了反义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以及    等,启动子位于基因的首端,它是    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5)将人工合成的反义基因导入番茄叶肉细胞,最后达到抑制果实成熟,该生物发生了变异,这种可遗传的变异属于    。在受体细胞中该基因指导合成的最终产物是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下图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F1代的类型和比例。请回答:

(1)由图可判断这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为。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若图中F1中的灰身雄蝇与黑身雌蝇杂交,后代中黑身果蝇所占比例为;F1代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3)请在答题卷中相应的方框内写出亲代到F1代的有关直毛与分叉毛遗传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

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⑴在一定条件下,若用甲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G点对应的值,则甲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NaOH”或“NaHCO3”)溶液。
(2)据乙图分析,此绿色植物处于曲线H点时,细胞内产生ATP的场所有,F点之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其影响因素有。(至少写出2点)
(3)丙图中的Ⅰ和Ⅱ表示有关结构,a、b、c、d表示某些物质,则Ⅰ表示,d表示。卡尔文循环需要循环次才能合成一个c。
(4)若光照突然停止而其他条件不变,则短时间内丙图中b的浓度变化将会如下图中的。(“↓” 表示处理时间点)

[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工程主要体现了____(选答两项)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可提高传统生态工程的效益,要通过基因工程培养抗病甘蔗,可通过____技术将导人了目的基因的甘蔗细胞培养成植株。若要检测转基因甘蔗细胞染色体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可采用技术。
(3)为大量繁殖良种猪,可采用胚胎移植技术。该技术首先要对供体和受体母猪进行___处理,然后给供体母猪注射____,做超数排卵处埋,以获得更多的良种猪卵母细胞,然后培养到____期,与经过____处理的良种猪精子进行体外受精,将早期胚胎移植到本地母猪体内发育成小猪。胚胎移植的实质是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研究人员成功地从土壤中筛选到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请就如何从土壤中获得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以下问题。
(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____酶。
(2)若获得纯净的菌株,常采用平板划线的方法进行接种,此过程所用的接种工具是_________,操作时采用_______灭菌的方法。
(3)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等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_______和_______发生这种反应。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第二种是在_______时就加入刚果红。_______(第一种、第二种)方法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
(4)如果观察到产生_______的菌落,说明可能获得了纤维素分解菌。为了确定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______的实验。纤维素酶的测定方法一般是采用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后所产生的_______进行定量的测定。

下图是某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捉到285只,标记后,一定时间后重捕,重捕到1401只,其中被标记的有95只。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只。由于被捕过的田鼠较难再次被抓,估计值会(填“大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第1~6年,该地区采用了垃圾处理、投放鼠药等整治手段,田鼠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这种干预属于种群数量的性调节因素。该田鼠种群在第2~6年地环境容纳量约为(填“1500”或“4800”)只。
(3)该种群增长方式属于增长。第8年种群数量从2200只增加到5000只(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则自然增长率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