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空1分,共7分)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是I型、II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
(1)图中①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②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靶细胞是肝细胞,则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肝细胞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与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相似,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于_________(I型或II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___________病。
(4)如果用标记的亮氨酸研究①物质合成和分泌的过程,细胞内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 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为1;脂质分子为0.7~0.8;有机酸大于1。同种呼吸底物、不同的供氧浓度具有不同的RQ。现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测定一定量的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锥形瓶内为酵母菌培养液。锥形瓶中央放入一小烧杯,内盛有试剂X,杯中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
小烧杯内插入一根滤纸折叠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确保结果的准确,需设置对照校正,则对照装置设计为__________。如果对照组着色液发生移动,则说明_______________。
实验开始时,打开活塞,调整U形管内着色液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读取消耗O2的体积,试剂X应选用________(NaOH、NaHCO3、蒸馏水);若要直接读取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试剂X应选用________(NaOH、NaHCO3、蒸馏水)。
若读取的O2吸收量为D,吸收O2与释放CO2量之差为E,则呼吸商为________。
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某底物呼吸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O2浓度(%) |
0 |
1% |
2% |
3% |
5% |
7% |
10% |
15% |
20% |
25% |
释放CO2(mL/h) |
1.00 |
0.80 |
0.60 |
0.50 |
0.48 |
0.60 |
0.72 |
0.84 |
0.96 |
1.20 |
吸收O2(mL/ h) |
0.00 |
0.10 |
0.20 |
0.30 |
0.36 |
0.50 |
0.60 |
0.70 |
0.80 |
1.00 |
当 O2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商为__________,其数值不同于O2浓度为25%时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表中显示,从O2浓度为_________%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将该植物叶片处以35℃以上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图一为总光合作用速率,图二在黑暗条件下测定。另有对照实验,在30℃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速率以每一温度下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开始受抑制的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
2)对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来说,对热较为敏感的是__________作用。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3)写出高温导致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受抑制的两个可能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植物受热致死的临界温度是____℃左右。你应用的实验证据是。
5)水果和蔬菜在生长季节内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影响下,甜度会较低。请根据本研究结果,解释导致该结果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定在30℃和适当的CO2浓度条件下,将某植物的叶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处理,测定其光合作用速率,结果如下表。
光照强度(千勒克司)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CO2变化量 (㎎/100㎝2叶·小时) |
-4 |
-2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2 |
上表中正值表示CO2的吸收量,负值表示CO2的释放量。
1)叶片的呼吸速率是_________(CO2mg个/ 小时)。
2)在光照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时,叶片光合作用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3)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黑暗中14小时,则每100㎝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__________毫克转化为淀粉。
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某种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
将纯化的某种病毒在特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培养、增殖。收获病毒后用灭活剂杀死,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________________不被破坏且能被免疫细胞识别。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休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 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病毒进入实验动物体内可刺激B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并产生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只动物。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疫苗。
③分析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该疫苗可以刺激机体产生足够的抗体,则实验组比对照组发病率______,存活率_____。
下图表示用某种作物品种和两个品系培育出品种的可能方法,请回答:
(1)指出下列各种交配方式:由品种①和②培育出③的过程Ⅰ是 ,由品系③培育出品种⑥经过的过程Ⅴ是 。
(2)品种④是一种 植株,由品系③经过过程Ⅲ培育品种④常用的方法是 。
(3)品种④形成品种⑥经过的过程Ⅵ中常用
处理幼苗。
(4)由品种①直接形成品种⑤的过程需经 ,这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
(5)你认为成功率最高且工作量最小的培育品种⑥的途径是 (用过程Ⅰ、Ⅱ等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