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漫游浩瀚太空、探索宇宙奥秘,是全人类的梦想,更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航天人敢于直面困难和挫折,不畏风险.同时立足国情,制定了发射载人飞船、实现交会对接、建造空间站的“三步走”战略和深空探测发展路线图,形成了“定位准确、机理清楚、故障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归零”五原则,做到了对方案严谨的设计、对计划科学的论证、对质量“苛刻”的标准……化解了一次次风险,创造了一次次的腾飞奇迹,我国朝着建设独立自主的载人空间站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探月工程进入到了新的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我国航天人是如何发挥意识作用创造一次次腾飞奇迹的?
材料二, 20 14年3月31日,中宣部授予山东省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原党支部书记朱彦夫“时代楷模”称号,并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了他的先进事迹。
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入伍投身革命,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他凭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创造了人生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主动放弃荣军休养所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长达25年,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远近闻名的先进村。退休后,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创作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他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日前,山东省委作出决定,要求在全省广泛开展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
(2)请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谈谈学习朱彦夫先进事迹的价值所在。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朱彦夫同志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建议,并分别说明其唯物辩证法依据。
材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始终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11年来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聚焦“三农问题”
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
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
材料二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A镇依托当地有机农业园区的优势,建成第5代冬暖式温室4000多亩,总规模达到1万多亩,每栋温室配备看护房.沼气池.猪舍.卷帘机等,实现了设施自动化与生态农业的相结合。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亩均收入在3万多元,实现当年投资,当年收回成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由镇上的蔬菜合作社运作,及时掌握销售信息,统一组织建设,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经营销售,农民实现了“不用出家门,拥有聚宝盆”的多年梦想。还建设了1万平方米高标准示的蔬菜专业交易市场。通过建立灵活高效的“产业党建联动区+合作社+基地+市场”蔬菜产销体系,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探索过程中体现的执政思想及其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A镇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假设你是A镇合作社的经营者,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材料三习近平在调研指导兰考县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强调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四某市从实际出发,笃行焦裕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建设,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创新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市有图书馆.博物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有文化活动室.文化大院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3)结合材料三,从“意识的作用”的角度,说明“焦裕禄精神”对我们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精神引领价值。
(4)结合材料三.四,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推进文化发展的。
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航班失联以来,中国、美国、马来西亚等二十几个亚太国家开展了联合搜寻工作,充分展现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加强国际经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201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着力构建中国一东盟“钻石十年”,打造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关于自由贸易,理论观点众多,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就是其中的典型。
(4)请简述李嘉图关于自由贸易的理论观点,并说明它对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为实现这一战略构想,需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话题引起诸多专家学者的热议,以下是某知名高校学者论坛中一些专家的发言。
学者甲: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上看,京津冀三地密不可分,协同发展势在必然。要坚持区域 统筹,完善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地理位置、环境资源、产业基础以及交通状况等各个因素,最大限度发挥各个城市优势,最终实现1+1+1>3的效果。
学者乙: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总结了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彰显了“相互协同”的新内容,体现时代要求;在推进过程中,要大胆创新,但要看到其过程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会有风险和挑战,要制定不同时期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预估困难,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学者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以往发展中,由于过分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制约了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共赢和追求自身利益的内在统一性,努力创造条件,变竞争为合作,推动三地协同发展。”
(1)请任选一题作答,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发表你的意见。(注意联系材料,运用相应知识观点,多角度加以分析,本题12分)
A.用联系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甲”的看法发表意见。
B.用发展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乙”的看法发表意见。
C.用矛盾的相关知识,针对“学者丙“的看法发表意见。
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注:1.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2.至201 3年底,我国某地区城镇户籍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在35%左右。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城乡、区域整体差距明显,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3. 6: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20年内,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还将有3亿农民真正摆脱土地的束缚,获得真正的市民地位,在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城里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新增的城市人口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巨大,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很多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盖洋房、建工厂,致使城市建设的文化价值被大大忽略;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传承与积淀,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已经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
材料四 “人的城镇化”是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整个进程强调“以人为本”。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居家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的生活既充满幸福和快乐,也伴随着烦恼和忧愁,当我们遇到了下列事情时,又当何去何从?
(4)运用《政治生活》相关观点,完成下列表格。
设定主体 |
具体情境 |
具体做法 |
假如我是普通公民 |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新闻媒 体舆论监督制度等,行使监 督权,实行民主监督 |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
本小区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不 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之苦, 有人向人大代表反映 |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
假如我是③ (请勿在此处答题) |
居民小区养犬人数日增,引发 养犬人和不养犬人的矛盾,存 在较大的治安隐患 |
主持调解居民矛盾;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召集居民会 议,制定社区公约等 |
假如我是户籍民警 |
新生婴儿父母到派出所登记 户口未带齐相应证明 |
④(请勿在此处答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3年2月10日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京津冀区域尤为严重。目前北京市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已很少看到,然而其污染程度却举世瞩目,原来污染都来自周边,特别是十大污染城市中有七个环绕着它,这成为北京常现雾霾的原因。
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工业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两高”产业集中也是河北批量产生十大污染城市的原因。河北省产业结构偏重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污染排放量巨大。这些产业批量排放出煤烟、颗粒物围绕着首都北京,无论天晴或下雨,也无论刮什么风,总有尘埃进入首都的天空,因此,北京出现严重雾霾也就不奇怪了。北京污染都因有河北这样的好邻居。
2月19日,环保部推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最严新政”,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重污染行业实施特别排放限值。
材料二 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燃放烟花爆竹,是国人的传统习俗,然而,燃放烟花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视。对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质量污染和资源浪费。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主次矛盾”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春节等中华民族重大节日是否应取消燃放烟花爆竹。(考生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论述)
(3)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另提改善空气质量的两条方法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