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说钓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①,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清•吴敏树《说钓》)
注:①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盖逾时始得一动逾:更加 |
B.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间:间隙 |
C.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数数:多次 |
D.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吏:官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②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
B.①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②动而掣之则无有 |
C.①乃收竿持鱼以归②乃饭后仍出 |
D.①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②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 |
下列各句中,都用具体行为表现作者“喜钓”特点的一组是( )
①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②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③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④忍苦风尘之路
⑤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 ⑥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
A.①②③ | B.③④⑥ | C.①⑤⑥ | D.①③⑤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记叙了钓鱼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与钓者相应的心情,多用细节描写,特别是对浮子的动静以及钓不到鱼时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情的刻画,更是细致入微。 |
B.第二段是作者发出的慨叹,而结尾的“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也写出了作者的无奈。表明作者喜于归隐,乐于垂钓的情怀,是作者一生不求功名的总结。 |
C.作者用“鱼”比喻官职,人人求官心切,都希望通过科举后步步高升。用具体的垂钓来阐发抽象的求官心理,然后再通过议论点出文章的主旨所在,更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
D.作者认为,有些人醉心于功名,就像一心想钓大鱼一样,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欲望,得到之后还有更多的奢求,永不满足,到死都不会停止。 |
翻译《说钓》中划线句子及所学古文中句子。(共10分)
(1)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2)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3)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
(4)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杨万里忧国
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胄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 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d ǐ):此指官府。⑧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⑨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用事③属④恚⑤怏怏⑥遽⑦亟⑧社稷⑨言
2.翻译:
①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
②皆其柄国之日也
③专权无上
专力则精,杂学则粗
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一日,嘉定②王凤喈(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姚鼐《惜抱轩集》)[注释]①余:本文作者清人姚鼐(nài)自称,他字姬传,是“桐城派”的杰出代表。②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③休宁:古县名,今浙江境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盛②焉③悚
2.翻译:
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②东原以见告
3.“多所舍弃,词其一也”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很多爱好都抛弃了,只有词没放弃;
②很多爱好抛弃了,词便是其中之一;
③很多爱好没放弃,词便是其中之一;
④很多爱好没放弃,只有词抛弃了。
4.理解:姚鼐感到自己的缺点是什么?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余文坼意外遂愿
余文坼(chè),浙人,少孤,寄居京江④,事母极孝。贫不能供甘旨,弃举业作贾,往来苏、扬间。志欲破万卷,而无钱购书,惟凭借读。常云于湖州置贷③,暂住村店,俄春涨发,村落困巨浸④中,移居主人楼上。方以阻行期为郁郁,忽睹楼侧贮书四架,悉经、史、子、集,喜甚,伏而诵之,焚膏继夜,諰諰⑤恐不能遍览。喁喁⑥数旬,竟忘为置贷来也。迄水将退,而脚气⑦大发,住养匝月,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选自清?张泓《滇南忆旧录》)
[注释]①京江:古地名,今镇江市。②举业:参加科举考试的学业。③贷:办货。④浸:水。⑤諰諰(xǐ xǐ):恐惧的样子。⑥喁喁(yúyú):小声读书的样子。⑦脚气:指脚气病。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寄居③甘④旨⑤贾⑥贮⑦膏⑧迄⑨匝
2.翻译:
①方以阻行期为郁郁;
②架上书悉归腹笥矣。
黄鲁直敬重苏轼
鲁直①晚年县东坡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弟子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选自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
[注释]①鲁直:即黄庭坚,字鲁直,他是北宋著名文学家。②东坡:即苏轼。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县②门③耳
2.翻译:
①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
②安敢失其序哉?。
3.“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①有以把谁上谁下问黄鲁直;
②有人认为黄、苏两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
③有人问两人在当时谁高谁低;
④或者说在当时两人地位不相上下。
金农为盐商解窘
钱塘①金寿门先生农客②扬州。诸盐商慕其名,竞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间,以古人诗句“飞红”为觞政。次第至某商,苦思未得,众客将议罚。商曰:“得之矣,‘柳絮飞来片片红’。”一座哗然,笑其杜撰。先生独曰:“此元人咏平山堂诗也,引用綦切。”众请其全篇,先生诵之曰:“廿四桥④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众以先生博洽,始各叹服。其实乃先生口占此诗,为某商解围耳。商大喜,越日以千金馈之。
(选自清?陆长春《香饮楼宾谈》)
[注释]①钱塘:今杭州市。②金寿门先生农:即金农,字寿门,善诗、画、古文等,为“扬州八怪”之一,是当时著名的文人。③平山堂:扬州瘦西湖边的一座建筑。④廿四桥:指扬州二十四座著名的桥,另说是指一座桥。⑤桃花渡:扬州平山堂附近的地名。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客②次第③杜撰④綦切⑤风
2.翻译:
①竞相延致;
②众以先生博洽;
③越日以干金馈之
3.理解:①“江东”指什么地方?
②为什么柳絮会“片片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