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列操作及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序号 |
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0.1 mol·L-1氨水稀释成0.01 mol·L-1,测得pH由11.1变成 10.6 |
稀释后NH3·H2O的电离程度减小 |
B |
常温下,测得饱和Na2CO3溶液的pH大于饱和NaHCO3溶液 |
常温下水解程度:CO32- >HCO3 - |
C |
向25 mL冷水和沸水中分别滴入5滴FeCl3饱和溶液,前者为黄色,后者为红褐色 |
温度升高,Fe3+的水解程度增大 |
D |
将固体CaSO4加入Na2CO3饱和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固体成分为CaCO3 |
同温下溶解度:CaSO4 < CaCO3 |
下列实验仪器不宜直接用来加热的是( )
A.试管 | B.坩埚 | C.蒸发皿 | D.烧杯 |
X、Y、Z、T四种原子序数递增的短周期元素,其部分性质或结构如下:
元素编号 |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
X |
形成的简单阳离子核外无电子 |
Y |
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 |
Z |
元素在周期表的族序数等于周期序数的3倍 |
T |
同周期元素中形成的简单阳离子半径最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顺序:T>Z>Y>X
B.Y、Z分别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Z>Y
C.T的单质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稀溶液能反应
D.由X、Y和Z三种元素构成的强电解质,对水电离均起抑制作用
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右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与M、N均断开,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大 |
B.K分别与M、N相连时,铁均受到保护 |
C.K与M相连时,每转移1mol电子Fe表面生成32gCu |
D.K与N相连时,碳棒上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
下图是温度和压强对X+Y2Z反应影响的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Z的体积分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Z均为气态 |
B.恒容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可作为此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的判断依据 |
C.升高温度时![]() ![]() |
D.使用催化剂Z的产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