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常见铁的氧化物和一种气体。小明很好奇,设计如下实验探究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产物。

(1)试管尾部放一团湿棉花的目的是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稍后有肥皂泡飘到空中。 说明生成的气体是
(3)探究试管中剩余固体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常见铁的氧化物
F e O F e 2 O 3
F e 3 O 4
颜色、状态
黑色粉末
红棕色粉末
黑色晶体
能否被磁铁吸引



【初步验证】试管中剩余固体为黑色,能全部被磁铁吸引。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剩余固体是 F e F e 3 O 4 ;猜想二:剩余固体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实验结论】铁和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与交流】该黑色固体不可能是 F e 2 O 3 ,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硼( B )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镁还原法生产硼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脱水炉中,硼酸发生分解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 H 3 B O 3 1 B 2 O 3 +_______ H 2 O

(2)还原炉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

(3)酸煮罐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看完天宫课堂后,对“泡腾片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成分有了浓厚兴趣。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某泡腾片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 N a 2 C O 3 )和柠檬酸( C 6 H 8 O 7 )。

(2)常温时,柠檬酸为白色晶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易溶于水,具有酸的通性, 175 以上时会分解,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猜想与假设]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该气体可能是 C O 2 O 2 C O H 2 中的一种或几种,但从安全角度考虑该气体中不可能含有 C O H 2

猜想一:该气体是 C O 2

猜想二:该气体是_____。

猜想三:该气体是 C O 2 O 2

[设计与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一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二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判断猜想_____正确。

[反思与交流]

(1)实验二中饱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该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若石蕊溶液变红,也能确定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泡腾片中的柠檬酸可能随气流进入紫色石蕊溶液使其变红。可对甲同学实验后的溶液稍微加热,若观察到红色溶液变回紫色,才能确定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不是柠檬酸,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粗盐中除含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外,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如 M g C l 2 C a C l 2 等),工业上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2)向滤液F中加入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新冠疫情期间,口罩成为人们与病毒隔离的重要屏障。某实验小组为了弄清口罩的构造和关键材料的化学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Ⅰ.探究口罩的构造

取一个医用口罩,用剪刀将其剪开,观察到里面有银白色的金属条,口罩分三层。查阅资料得知内外层为无纺布,中间层为熔喷布,成分均为聚丙烯。用显微镜观察,中间层最致密,测得孔径小于 0 . 5 μ m

(1)大部分飞沫直径集中在 0 . 74 2 . 12 μ m 。口罩能有效防止病毒通过飞沫传播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_____(填操作名称)。

Ⅱ.探究熔喷布的元素组成

聚丙烯属于有机物,含有碳元素,还可能含有氢、氧元素。实验小组取 1 . 4 g 熔喷布,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去),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B中 U 形管内固体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已知:无水 C u S O 4 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成蓝色晶体。

(2)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____。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若装置B和C调换位置,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持续通入干燥 O 2 ,熔喷布在装置A中完全燃烧,测得装置B质量增加 1 . 8 g ,装置CD质量共增加 4 . 4 g 。通过计算判断:

①熔喷布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

②聚丙烯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是 _____。

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 C O 2 ,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 C O 2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_______ 推测二: C a C l 2 H C 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_______(填标号)

A.

石蕊溶液

B.

A g N O 3 溶液

C.

锌粒

D.

C u O 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 C a C l 2 H C l ,小组决定用 N a 2 C O 3 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 N a 2 C O 3 固体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 100 m L 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 5 . 3 % N a 2 C O 3 溶液,用 p H 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 p H 。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 C a C l 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 100 m L 废液,所需 5 . 3 % N a 2 C O 3 溶液的体积_______ 120 m L (大于”“等于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 4 g 。若处理 10 L 该废液,理论上需要 N a 2 C O 3 固体___ g (实验所用 N a 2 C O 3 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 1 g / c m 3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