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内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黠鼠赋
①苏子夜坐,有鼠方啮。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使童子烛之,有橐中空,嘐嘐聱聱,声在橐中。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②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吾闻有生,莫智于人。扰龙伐蛟,登龟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乌在其为智也。” 本文作者是 朝的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 作品。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下列是从文中得到的启示 , 表述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生动描绘鼠假死逃脱,童子困惑惊怪、措手不及等情状。 |
B.第②段侧重议论,分析鼠逃脱的伎俩,感慨身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免被老鼠所蒙骗。 |
C.本文中“鼠之黠”和“人之智”形成鲜明对比,促人深省。 |
D.本文是一篇理趣兼胜的抒情散文,叙述一只黠鼠脱逃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当一心一意。 |
文言文阅读。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主要义项,为下面句中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少孤,年八岁()
A.幼年死去父亲 B.孤独,孤单
C.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D.辜负
②遂通其经()
A.田间水沟 B.成就,顺利地做到
C.于是,就 D.终,竟,终于下列各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因忘其猪/而听经 | B.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 |
C.见/而欲笞之 | D.门下生/共禁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猪主怪其不还,求索。承宫“忘其猪”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作答)?承宫最突出的品质又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延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
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3分)
(1)或异二者之为: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若得为范公党人: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安求其能千里也 |
B.不以物喜以光先帝遗德 |
C.质何敢望之先达德隆望尊 |
D.闻者为之缩颈鸡犬相闻 |
请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句子。(4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大臣责之日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细读选文,回答问题。(4分)
(1)甲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志向?(1分)
(2)范仲淹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中的王质是否称得上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并请说明理由。(3分)
阅读下面【甲】【乙】选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奎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奎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捍:保卫。③泫然:水滴下的样子。(甲)文选自《孟子》,孟子,名,字,时期思想家。
解释划线词语的含义:
(1)所欲有甚于生者(2)故患有所不辟也
(3)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4)天祥泫然出涕翻译句子: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2)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
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华)歆少以高行显名。汉室方乱,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自武关出,道遇一丈夫独行,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歆独曰:“不可。今已在危险之中,祸福患害,义犹一也。无故受人,不知其义。既受之,若有进退,可中弃乎?”众不忍,卒与俱行。此丈夫中道堕井,皆欲弃之,歆曰:“已与俱矣,弃之不义。”相率共还出之,而后别去,众乃大义之。……孙策略①有扬州,盛兵徇豫章②,一郡大恐,官属请出郊迎,歆曰:“无然。”策稍进,复白③发兵,又不听。及策至,一府皆造阁,请出避之,乃笑曰:“今将自来,何遽避之?”有顷,门下白曰:“孙将军至请见。”乃前与歆共坐,谈议良久,夜乃别去。义士闻之,皆长叹息而心自服也。策遂亲执子弟之礼,礼为上宾。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注》)
注释:①略:夺取,攻取。②豫章:南昌。③白:告诉。(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 道遇一丈夫独行()②盛兵徇豫章()
③ 众乃大义之()④ 既受之()
(2)下列各句中的“以”与“歆少以高行显名”中“以”的用法相同的是(2分)()
A.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不以物喜 |
C.何以战 | D.以为妙绝 |
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2处)。(2分)
乃与郑泰等六七人避世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愿得与俱,皆哀欲许之。
(2)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结合选文,说说华歆的“高行”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言文阅读。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引种植之不可已出。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注释】樊重:人名。 梓漆:梓树和漆树。解释句中的划线词。
①向之笑者()②时人嗤之()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