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
选段1: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选段2: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传一乡秀才观之(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③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④鲁肃过寻阳(            )
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并自其名         孤岂卿治经博士邪
B.于舅家之  往事耳
C. 自是指物作诗立 蒙乃始
D或钱币乞之 辞军中多务
方仲永与吕蒙的结局有什么不同?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方仲永:                                                                   
吕蒙:                                                                   
方仲永和吕蒙的不同结局,给我们什么启发?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的词意思。(4)
①咸:②邑人:
③绝境:④无论:
翻译句子。(4)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作者在本文中描写的世外桃源有何用意?(2分)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④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箱。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解释下列划线字:

A.依林木之下( ) B.暗则麻蒿自照,( )
C.笈从师( ) D.夫人好学,死犹存(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常以净衣易之。
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请简要回答。

(重耳)及楚,楚子飨①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②?”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注释】①飨:用酒食款待。②不谷:古时君王的自称。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重耳)楚 ( ) (2)楚子飨( )
(3)若君之灵()(4)其君三舍()
翻译句子。
曰:“虽然,何以报我?”
从上述故事,你可以获得为人处世的启示是什么?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已失期 / 宁信,无自信也
B.楚人之/ 应故乡水
C.今亦死/或以为
D.吴广皆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所旁丛祠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扶苏数谏故/诚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项燕楚将/天下唱
C.陈胜、吴广谋曰/当立者公子扶苏
D.楚人怜/二世杀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等死,死国可乎?
选段划线处细致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2分)

古诗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昔者,虢①君骄恣自伐②,谄谀亲贵③,谏臣诘逐,政治踳乱④,国人不服。晋师伐之,虢人不守。虢君出走,至于泽中,曰:”吾渴而欲饮。”其御⑤乃进清酒。曰:“吾饥而欲食。”御进腶脯粱糗⑥。虢君喜曰:“何给也?”御曰:“储之久矣。”曰:“何故储之?”对曰:“为君出亡而道饥渴也。”君曰:“知寡人亡邪?”对曰:“知之。”曰:“知之何以不谏?”对曰:“君好谄谀而恶至言⑦,臣愿谏,恐先说(shuì)虢亡。”虢君作色而怒。御谢曰:“臣之言过也。”有间,君曰:“吾之亡者诚何也?”其御曰:“君弗知耶?君之所以亡者,以大贤也。”虢君曰:“贤人之所以存也;亡,何也?”对曰:“天下之君皆不肖,夫疾吾君之独贤也,故亡。”虢君喜,据式而叹曰:“嗟乎!贤固若是苦耶?”遂徒行,而于山中居。饥倦,枕御膝而卧,御以块⑧自易,逊⑨行而去君,遂饿死,为禽兽食。
(节选自贾谊《虢君好谀》)
【注】①虢(guó):春秋时期的诸侯国。②自伐:刚愎自用。③谄谀亲贵:信用阿谀逢迎、溜须拍马的小人。④踳(chuǎn)乱:杂乱。⑤御:车夫。⑥腶(duàn)脯粱糗(qiǔ):肉及粮食等食品。⑦至言:忠言。⑧块:大土块。⑨逊:悄悄地溜走。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知之何以不谏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字。
① 以先帝遗德 ()②引喻失()
③知寡人邪()④君子独贤也,亡()
下面各项句中划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恢弘志士气②何故储之
B.①塞忠谏之路也②御块自易
C.①至泽中②每自比管仲、乐毅
D.①禽兽食②舌一吐而二虫尽所吞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嗟乎!贤固若是苦耶?
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______”建议,乙文中,虢君之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