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给我的孩子们》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①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像拚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象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 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broken  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②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
③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刬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小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杀风景而野蛮”罢!
⑤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⑥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你说说文中加点 “鞠躬尽瘁”一词的表达效果。
选文中画线语和下面的语句表现出了孩子们怎样的共同特点?这两段文字都写到了孩子的生活,两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否一样?请你具体分析。
祖父浇菜,我也抢过来浇,奇怪的就是并不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                    
(萧红《呼兰河传》)
李允经在《<雪>的独特之处》中曾经谈到:对比和衬托是一种艺术手段和技巧。在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见到艺术家们把人与人、事与事、景与景作对比,并在这种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
请你以上面的选文为例子,具体说说作者是如何在对比描写中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憎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智者乐水
朱国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以前在我的印象中,山往高延,水向低流,山的境界似乎要高一些。群峰叠嶂,山峦逶迤。何其壮观,何等奇伟!而老子却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水从山顶流下,“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它寻山谷而下,顺田野而饶,穿城市而过,奔江河而去,直到万川入海。它流到最低处,又能跃到最高处,悄无声息地就去了太空。云是水的舞蹈,雨是水的吟唱,雪是水的凝结。水就这样在洼处和高处,观望着世事人间。
水,是生存之源。地球上倘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没有绿树和鲜花,也就没有鱼龙混杂的历史和甜酸苦辣的民生。自古以来,人都讲究逐水而迁,傍水而居,面水而住。一个地方,有了奔泻的江河、蜿蜒的溪流就有了生机。多一泓清水,就多一些灵气,多一份娇媚。
水的生命,在于长流不腐,勇于闯荡。水的力量,在于一往无前,排山倒海。水的气质,如百媚千娇的俏女子,亦像一个能屈能伸、刚柔兼备的伟丈夫。其形,小可以为沟渠为溪流,大可以为江河为湖海;其态,可以为云、为雾、为雨,亦可以为雪,为冰。
水,在艺术家的眼中,更是汩汩灵动,溢溢才情。孔老夫子从滚滚长江东逝水中,读到的是“逝者如斯夫”;王维在行吟禅的世界里,感受到了“清泉石上流”的无限境界;施特劳斯的多瑙河,看到的是爱人亲切的面容;列宾眼中的伏尔加河,看到了船夫苦难的背影。他们或用文字,或用旋律,描摹了水的无尚奇妙和不朽精灵,同时也抒写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在众多的诗人骚客中,无论吟咏明净似镜的西子湖,还是放歌大浪滔天的黄河浪,无不牵动着人们对水的一往情深和无限向往,撩拨着内心恣肆的情思。
在中国文学史上,水的地位也是至高无上的,不然,一部中国文学史就会失血失魂。少了水,中国的首部诗集《诗经》,一大半都要不复存在。至于一部唐诗,水的景观,水的佳句更比比皆是。想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杜甫的《春夜喜雨》、孟浩然的《临洞庭》、崔颢的《黄鹤楼》、王之焕的《凉州词》、王维的《使至塞上》、杜牧的《泊秦淮》、张继的《枫桥夜泊》……
水还以其特有的形态和姿态,以它自身深刻的蕴含,寄托着许许多多的寓意,给了人们生生不息的联想和无穷无尽的启迪.“山无常势,水无常形”,是兵家需要领悟的行军之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是对人生行为的一种告诫;“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对高高在上的用权之人的殷殷忠告。认识了“鱼得水游,鸟乘风飞”这个道理,就可认知一些根本的东西,超脱外物束缚,享受快乐的天趣。从“水滴石穿,木锯绳断”的事理中得到启发,能助人恒心持久,坚持不懈;感悟到“大海终须纳细流,江湖从来迎清泉”的道理,就会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智者乐水,是因为人们寄意于水而收获了深邃的理念,飞舞的思绪,浪漫的情怀,灵性的文字吧。
.作者笔下的水具有哪些可贵的品格?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智者乐水”的?

.请以读过的诗词为例(上文中出现的诗歌除外),说说诗人是怎样借助水表达“内心独特感受”的。
[来源:Z|xx|k.Com]
.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说说文章结尾的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6分
日本地震引发核泄漏事件,有专家担心可能会导致严重事故。为何会发生核泄漏事件?是否会造成和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一样的严重后果?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毅对这些疑问做出解答。
为防止核反应堆内大量放射线从堆芯穿透出来,一般反应堆设有三到四道屏障。第一道是把核燃料放在陶瓷芯块中,使得大部分裂变产物和气体产物保存在芯块中;第二道是合金制造的包壳,把陶瓷芯块密封在其中,使得其在高温下不与水发生反应;第三道是耐压力容器,避免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反应堆厂房;第四道是反应堆安全壳,一般是厚近10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墙,里面衬有防辐射金属材料,防止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安全壳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万一前面的措施失灵,它能保证周围居民遭受辐射在安全范围内。
电站从选址到设计都有严格质量监控,对抗震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但这次日本遭受的特大地震,可能已经超过了当初的抗震标准,因此发生了泄漏事件。
核反应堆在停堆后仍需要对堆芯进行冷却,因为核燃料有自衰变余热,若长时间得不到冷却,会使得堆芯温度上升,导致核燃料棒熔化。一般停堆后,冷却系统泵所需的电力需要从外部输入,同时备有多台应急发电机供电。但日本强震后,福岛核电厂外电网瘫痪,应急柴油发电机短暂运行后也中断了。
虽然目前福岛核电厂放射性物质控制在安全壳内,但核电站安全壳面临超压风险。因为冷却水变成高压蒸气后聚集在安全壳内,需要向外部大气进行排放,以避免安全壳密闭失效。如果安全壳失效,将造成真正意义上的核扩散。
一旦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计划。在核反应堆自动停堆后,首先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冷却水的流失,冷却核反应堆堆芯;随后要封闭核污染区,保证人身安全和环境清洁;随后,要疏散周边人员;接下来,要根据泄漏的等级,疏散周围人员。
日本这次核电站发生的爆炸和切尔诺贝利爆炸有根本上的区别。切尔诺贝利是老式反应堆,核反应堆温度过高引发了反应堆周边结构和组织燃烧,进而发生爆炸。而福岛目前是氢气达到一定浓度后引发的化学爆炸,发生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之外。之前报道中提到日本核电站在减压时排出放射性蒸气,这些蒸气升高到3000米高空就会被稀释掉,如果吹到海上,不是长期持久释放,也会被海水稀释。
.下面对核电站事故原因进行的分析,不符合文意的是哪一项?(2分) ( )

A.虽然核电站选址和设计有严格的质量控制,对抗震也有很高的技术要求,但由于当
初核电站设计未达到抗特大地震的标准,因此发生了核事故。
B.核燃料有自衰变余热,核反应堆停堆后仍需对堆芯冷却,由于长时间得不到冷却,使
得堆芯温度上升,导致核燃料棒熔化,因此引发了核事故。
C.一般核反应堆停堆后,冷却系统泵所需的电力需要从外部输入,由于应急发电机和核
电厂外电网都中断,不能使冷却系统泵运行,因此引发了核事故。
D.冷却水变成高压蒸气后聚集在安全壳内,需要向外部大气进行排放,以降低安全壳超

压风险,正是因为向大气中排放了高压蒸气而引发了核事故。
.下面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一旦发生了核泄漏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计划。

.联系上下文,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辨,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当掌柜取笑孔乙己因偷东西打折了腿时,他却低声说是“跌断”的,请揣摩
孔乙己当时的心理,作简要分析。(3分)

.上文从“我”的观察角度描写孔乙己,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请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表达作用。

阅读《永远遥远的门》,完成下面各题题。
永远遥远的门
是不是岁月如此的沉重,注定我要成为一个步履维艰的浪者,是不是生命有着无法承受的厚重,才要远离熟悉的家门。
总想起离别好久的家门,总叫人暗然神伤。在这个身在异乡为异人的他乡,怎叫人不想起遥远的门呢。
也许思念太长了,街道太长了,夜也太长了,如此千年的月光散了一地长,长长在撒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梦醒间,还以为是故乡门前窗台的霜。
月色下有一落叶飘舞,从树枝上飘落下来,这瞬间的漂泊落地,又随风而起,何时风尘落定才有你的安身之处呢。
记忆中的门是那木质混厚斑驳中透着红漆的那扇。冬日的阳光撒了一地,在“吱呀”的一声中迎来满屋的光芒,那种阳光很舒服,暖洋洋的,伸一个懒腰最是惬意,“呵”一口热气,可以看到它在空气中散去,那感觉很好。
黄昏的时候一定要找到回家的门,不然奶奶会不厌其烦地在田间地头村里巷尾地喊着乳名,那儿时的愉悦和恐慌总在那“哐”的一声关门中温暖着整个细胞。走进梦里还有小狗窝守在门边给人一份安然。
年龄渐长,岁月依然保留着门的那份平和,看不出流逝的时光改变了它什么,依旧是那扇木质斑驳的门,还有门前那棵枣树,以及枣树旁边固执地成长为强者的梧桐,我曾亲手赐于它们生命,我好像预言了多年以后那份背道而驰的决别,在很远的地方,我只想看到参天的树木耸立门前,看到树的叶绿叶黄,可以知道四季的变更,那门前的老人,她年如一日地远眺着,虽然她看不清很远的来路,但她知道固守能给她带来喜悦,在某个细雨飘洒的日子,会有流浪的人,溅了一身的泥水归来。
漂泊在门的远方,门离我遥遥几千里。本不愿漂泊,因为离不开那扇木质斑驳的门,当我看到门前的梧桐以一种强者的躯杆俯瞰着下面时,它已不再是一棵树了,仿佛成了一个守护者。思索千遍,选择了千遍,煎熬了很久,在成长中学会了放弃,在放弃中学会了选择,在选择中又学会了坚强。
起程时故作沉着,把感性的泪化作坚强的背影留给日夜思念的人。早已看不见那扇门了,我才依恋地频频回首。好一扇门啊,如此走了很远,才让人想起门就是通往温暖的家的那个进出了无数次却不曾留意的“坎”。后来明白,门还是一个难进难出的情结。
  房子换了坚固点的,门也换了铁制的。但记忆中总是那扇斑驳点点的木门,它一直存在着,每次回乡下,远远地看见那门,还有门前的树,以及树下的老人。原来走得再远也不过是在门前晃了一眼,离不开的还是那门。
从未嫌弃那红漆斑驳的木门,虽它没有铁制的门坚硬无比,但它那朴实的外表总给人一种安全和信任。出了门,说是远门,我敲开了更多的门。繁华的远方没有那扇木质的门,开门之后,听不到“吱呀”的声音——那如此纯粹如此沉醉如此让人温暖的声音。没有“吱呀”的声响,肯定也没有厚道的乡情和憨实的微笑了。
在异地有了一扇临时的门,那铁制的门很是厚实坚硬,我很少带钥匙,可我不知道那门是要用钥匙才能为我开启的,总以为门会听到我的脚步声会自动地打开,或轻掩着,等我轻轻一推就能开了。可很多次,我被门,准确地说是那临时的门,它将我拒之门外,叫我好一番落寂和无助。门开着是一种期待,在家里门总是开着,那门只能从屋子里才能闩上的,微弱的灯光下,总有人为你守着门后的那份疲倦,有了熟悉脚步声,那门自然就开了,还有那小狗总在脚跟尾随好久才肯离去。
这双纳底的布鞋,走了好远的路,磨不破的是长长的思念,思念之中有了一种坚强的斗志。门前期盼的一双双眼睛,望穿了步履维艰的归期,望成了愁,两处的愁。
学着小孩瓣起手指数起数来,数到小指,再数大拇指,归期竟还有如此之遥远。于是只能在梦里思念起远处的门来,才又明白,那扇门是家,进了家必要开那扇门,家也并成了一个永难舍弃的定义,门也就成了一个起点,最终还是终点。怎么不如此思念呢,那怕你再坚强,错把泪水当汗水。
不能不思念啊,我虽把相思之情隐藏着很深,可我不小心一笑间竟把思念打湿,让这凌空的翅膀动弹不得。还是思念那扇门。
我知道门有多种,门有千万扇,我寻求好久,走了好远,可终究是离不开那扇门,那扇听到我脚步声便自然开启的门。我要的也就是那扇只为我打开和等待的门。
“记忆中的门”是怎样的门?请具体描述.

.“我”为什么对这扇门总是难以忘怀?

.结合文章内容看,标题中的“遥远”有哪些含义?

.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现在城市家中“临时的门”?

.文中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细节,请你指出这个细节,并简析其好处。

阅读《爱恨交加说臭氧》,回答问题
爱恨交加说臭氧
①大气中臭氧层对地球生物的保护作用现已广为人知——它吸收太阳释放出来的绝大部分紫外线,使动植物免遭这种射线的危害。为了弥补日渐稀薄的臭氧层乃至臭氧层空洞,人们想尽一切办法,比如推广使用无氟制冷剂,以减少氟利昂等物质对臭氧的破坏。世界上还为此专门设立国际保护臭氧层日。由此给人的印象似乎是受到保护的臭氧应该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如果大气中的臭氧,尤其是地面附近的大气中的臭氧聚集过多,对人类来说反而是个祸害
②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或平流层,离地面有10~50千米,这才是需要人类保护的大气臭氧层。还有少部分的臭氧分子徘徊在近地面,仍能对阻挡紫外线有一定作用。但是,近年发现地面附近大气中的臭氧浓度有快速增高的趋势,就令人感到不妙了。
③这些臭氧是从哪里来冒出来的呢?同铅污染、硫化物等一样,它也是源于人类活动,汽车、燃料、石化等是臭氧的重要污染源。在车水马龙的街上行走,常常看到空气略带浅棕色,又有一股辛辣刺激的气味,这就是通常所称的光化学烟雾。臭氧就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它不是直接被排放的,而是转化而成的,比如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只要在阳光辐射及适合的气象条件下就可以生成臭氧。随着汽车和工业排放的增加,地面臭氧污染在欧洲、北美、日本以及我国的许多城市中成为普遍现象。根据专家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估计,到2005年,近地面大气臭氧层将成为影响我国华北地区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④研究表明,空气中臭氧浓度在0.012ppm水平时——这也是许多城市中典型的水平,能导致人皮肤刺痒,眼睛、鼻咽、呼吸道受刺激,肺功能受影响,引起咳嗽、气短和胸痛等症状;空气中臭氧水平提高到0.05ppm,入院就医人数平均上升7%~10。原因就在于,作为强氧化剂,臭氧几乎能与任何生物组织反应。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对那些患有气喘病、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的人来说,臭氧的危害更为明显。
⑤从臭氧的性质来看,它既可助人又会害人,它既是上天赐与人类的一把保护伞,有时又像是一剂猛烈的毒药。目前,对于臭氧的正面作用以及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臭氧层,人们已达成共识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对于臭氧层的负面作用,人们虽然已有认识,但目前除了进行大气监测和空气污染预报外,还没有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法加以解决。
[注]:①ppm:百万分之一
.根据上下文,写出第④段中“这样”所指代的内容。

.说出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人们为什么对臭氧“爱恨交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