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锰酸钾逐滴加入到硫化钾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其中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_____KMnO4+______K2S+______KOH ===______K2MnO4+______K2SO4+______S↓+_____
(2)若生成5.44 g单质硫,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若反应中有22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1)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化学的定量实验之一.50 mL0.50 mol/L 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氧化剂H2O2在反应时不产生污染物,被称为绿色氧化剂,因而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Ⅰ.某实验小组以H2O2分解为例,探究浓度、催化剂、溶液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完成实验。
实验编号 |
反应物 |
催化剂 |
① |
10 mL 2% H2O2溶液 |
无 |
② |
10 mL 5% H2O2溶液 |
无 |
③ |
10 mL 5% H2O2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④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HCl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⑤ |
10 mL 5% H2O2溶液+少量NaOH溶液 |
1 mL 0.1 mol·L-1FeCl3溶液 |
(1)实验①和②的目的是________。同学们进行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H2O2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方法是 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实验③④⑤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下图所示。分析该图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
Ⅱ.资料显示,某些金属离子对H2O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该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1)某同学通过测定O2的体积来比较H2O2的分解速率快慢,实验时可以通过测量 ____ 或 _____来比较;(2)0.1g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计算H2O2的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在标准状况下测定)
Ⅲ.(1)为了加深对影响反应速率因素的认识,老师让甲同学完成下列实验:在Ⅱ中的实验装置的锥形瓶内盛6.5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通过分液漏斗加入40 mL 2.5 mol/L的硫酸,10s时收集产生的H2体积为50 mL(若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的H2体积为44.8mL),用锌粒来表示10s内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g/s;
(2)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理论,联系化工生产实际,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化学反应速率理论可以指导怎样在一定时间内快出产品
B.勒夏特列原理可以指导怎样使有限原料多出产品
C.催化剂的使用是提高原料转化率的有效办法
D.正确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都可以提高化工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
煤化工中常需研究不同温度下平衡常数、投料比及热值等问题.已知:CO(g)+H2O(g)H2(g)+CO2(g)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下表:
温度/℃ |
400 |
500 |
800 |
平衡常数K |
9.94 |
9 |
1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800℃发生上述反应,以表中的物质的量投入恒容反应器,其中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有(选填A、B、C、D、E);
n(CO) |
n(H2O) |
n(H2) |
n(CO2) |
|
A |
1 |
5 |
2 |
3 |
B |
2 |
2 |
1 |
1 |
C |
2 |
1 |
2 |
3 |
D |
0.5 |
2 |
1 |
1 |
E |
3 |
1 |
2 |
1 |
(2)在1L密闭容器中通入10 molCO和10 mol水蒸气,在500℃下经过30s达到平衡,则30s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已知在一定温度下,C(s)+CO2(g)2CO(g)平衡常数K;K的表达式;C(s)+H2O(g)
CO(g)+ H2(g)平衡常数K1; CO(g)+H2O(g)
H2(g)+ CO2(g)平衡常数K2;则K、K1、K2之间的关系是:
(4)某温度、容积固定容器中,投入一定反应物,对可逆反应C(s)+ CO2(g)2CO(g)不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c(CO2)= c(CO)
B.混合气体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容器中的压强不变
D.v正(CO)= 2v正(CO2)
E.c(CO)保持不变
(5)如图1所示,在甲、乙两容器中都充入1mol C和1mol CO2,并使甲、乙两容器初始容积相等.在相同温度下发生反应C(s)+CO2(g)2CO(g),并维持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变.已知甲容器中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请在图2中画出乙容器中CO2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g)+2B(g)3C(g),已知加入1molA和3molB且达到平衡后生成了a mol C,请填写下列空白:
(1)平衡时C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__(用字母a表示)。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6 mol B,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 mol(用字母a表示)。此时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______(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A和8 mol B,若要求平衡后C在反应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还应加入C___ mol。
(4)在同一容器中加入n mol A和3n mol B,达到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m mol,若改变实验条件,可以使C的物质的量在m mol~2m mol之间变化,那么n与m的关系应是____________(用字母“m”“n”表示)。
工业上制备H2的一种重要方法是: CO(g) + H2O(g) CO2 (g) + H2(g)
△H=Q kJ/mol,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与温度T的关系下图所示。若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 850℃时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 (mol/L)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
已知:850℃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 =" 1.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Q 0(填“ > ”、“ = ”或“<” )。
(2)若在850℃时向反应容器中充人H2O(g),K 值(填增大、减小、不变)
(3)上表中 c2为mol/L , CO(g)的转化率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100 mL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NaOH溶液。试计算:
(1) 该溶液中NaOH的质量。
(2) 上述溶液与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的HC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3) 该反应后得到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是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