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 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天天新报》消息:原本应当充满宁静书香的校园成了暴力行为频繁上演的“舞台”。最近一段校园暴力视频在网上传播。在一个“七名女学生排队叫号轮番掌掴脚踹一名女生”的帖子中,打人者的行为透着一股特别的兴奋劲儿,被殴打的同龄人则发出阵阵哀号。而这种以众欺寡、恃强凌弱的行为,竟发生在八名中学生之间。姑且不谈这场暴力事件的双方孰是孰非,但看七名中学生施暴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疯狂”,就足以让人心寒。
(l)请完成材料一横线处内容填写。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有哪些危害?(两方面即可,4分)
(3)校园安全需要各方协调配合,共同努力。请你就此提几点建议。(至少两点,4分)
材料一:音乐会上,一位女士姗姗来迟,鞋跟刺耳的声音搅乱了听众的兴致。钢琴家灵机一动,现场为女士量身创作,响起的音乐随着她的步伐时快时慢,时轻时重,全场观众都被女士的“舞步”逗得哈哈大笑,女士则面红耳赤。
材料二:小芳毕业于某知名大学,来到某机关工作,令他没想到的是,因人际关系不行、业绩不佳而名声极差。她母亲勉励她努力工作,不要灰心,并告诉她一个简单的道理:常洗的抹布不脏手。她牢记母亲的教诲,经常反省自己,扬长补短。说也奇怪,她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很快就好了起来,工作也顺利得多了,年终还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
材料一:有个班级想组织同学去一家超市参加社会实践,先派一名同学去联系,遭到拒绝;后又派一名同学去联系,对方表示欢迎。原来,先去的同学不讲礼貌,后去的同学礼貌待人,一番话后经理欣然同意了。
材料二: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礼仪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民族的根,我们应倍加珍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与人友好交往时,我们必须具备哪些素养?
(2)请你简要谈谈在日常生活中礼貌的重要性。
(3)根据材料二,回答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礼仪和少数民族礼仪?
“今天你上网了吗?”近几年来,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日益融入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在未来的知识经济社会,网络学习能力是人们生存、求知、做事、沟通的必备素质;同时,大量的“黑色污染”“黄色污染”“灰色污染”使一些人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1)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请说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危害?
(3)作为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你会如何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4)为了享受健康网络交往带来的乐趣,你将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我的同学红红一直很自卑,因为她是全班最矮的一个。常听别人说:个头太矮可不好,不漂亮没人喜欢,以后找工作会很难……红红觉得本来的生活失去了七彩阳光……
我决定帮助红红走出自卑,树立自信。
(1)告诉红红自信有助于成功的道理。
(2)告诉红红我们拥有这种心理品质的重要意义。
(3)说说树立和培养自信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4)收集一条有关自信的格言或警句,与红红共勉。
某班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出示了以下材料:网上一段“最牛游客”的视频引发网友围观,三名自称从山西过来的游客在清东陵坚持要看未开启的康熙墓地地宫,遭导游劝阻后情绪激动并称出一亿元买下康熙墓,还用钱砸导游。结合材料内容,回答问题:
(1)如何评价材料中的“最牛游客”的行为?
(2)说说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3)尊重他人,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