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一、二两句写出了“海棠树”怎样的特点?
“借花说理”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就此做赏析。
柄柄芰①荷枯,叶叶梧桐坠。
蛩②吟腐草中,雁落平沙地。
细雨湿枫林,霜重寒天气。
不是路行人,怎谙秋滋味。
【注】这是宋江兄弟逃离宋家庄时(四更之后),作者安插在小说中的一首诗。①芰:jì,古书上指菱。②蛩:qióng,这里指蟋蟀。请描绘出首联中展现的场景:。
找出诗中运用反衬手法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诗,请你品味“秋滋味”的内涵。
听蜀僧浚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以下哪种情感没有在诗作中体现出来()
A.作者对琴音的喜爱之情。 | B.作者得见故人的亲切之情。 |
C.作者对蜀僧的钦佩之情。 | D.作者听琴时的感动、陶醉之情。 |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借名琴“绿绮”和名山“峨嵋”写出蜀僧来历非凡,暗示其技艺超群。 |
B.诗歌借“流水”、“余响”和“霜钟”三个典故,巧妙地将听琴的感受展现在读者面前。 |
C.“客心洗流水”是说客人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正面突出了琴音的美妙无比。 |
D.“霜钟”与后文的“秋云”相应成趣,既点明时令是秋天,又暗示时间已悄悄流逝。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这里指谏书。 |
B.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
C.八百里:形容军营地域广,范围大。 |
D.天下事:指收复中原,统一天下的大业。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两句诗的意思是:
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把叙事、写景、议论和抒情融为一体,诗味浓郁醇厚。 |
B.“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前面句子的反衬下显得力量十足,对朝廷寄予殷切的期望,坚信必有一日能收复失地,统一国家。 |
C.《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颔联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
D.《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基于矢志收复中原的理想,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在词里描绘了一个幻想中雄壮兵营的生活画面。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这两句诗运用新颖奇特的比喻,描绘出眼前梨花满树、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面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
C.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 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
D.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钱塘湖春行
苏轼白居易
水光潋滟晴方好,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山色空蒙雨亦奇。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欲把西湖比西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的___之情。
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都描写了晴雨变化中的湖光山色。 |
B.都描写了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 |
C.作者观察景物的角度不同。 |
D.作者所写景物的色彩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