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代表国务院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倡导全民阅读”。“全民阅读”首次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了市民热议。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2012年部分国家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
国家 |
中国 |
韩国 |
日本 |
法国 |
美国 |
数量(本) |
4.39 |
11 |
8.5 |
8.4 |
8.7 |
(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部分市民感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多为走马观花的阅读;阅读的目的性也在增强,多数集中在励志类、职场技巧类、教辅类、养生类,古典文学、社科类图书很少光顾;“90后”年轻人是阅读电子书主力军;迫于升学的压力,中小学生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教科书和辅导书上,课外阅读成了奢求,如有课余时间则喜欢看漫画、魔幻、言情小说)
⑴ 以上材料反映了哪些信息?你认为什么样的书是“好书”?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⑵ 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中学生为什么要加强阅读?
我们中学生要坚持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感受书的魅力,让书香充盈校园。
⑶ 你将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015年5月3日,一段成都男司机将女司机逼停后当街殴打致伤的视频引爆网络,打人者张某遭到“一边倒”的谴责。但随着女司机卢某此前突然变道的行车记录视频曝光,舆论发生了大逆转——女司机的身份、车辆违章信息等个人信息在网友的人肉搜索中被大起底,辱骂声不绝于耳。
请你从法律角度,对上述事件中的当事双方及网民的做法发表你的评论。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前央视知名调查记者柴静自费100万左右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2015年2月28日,《穹顶之下》在各大视频网站播出之后,引起不少网民的关注。截至3月2日上午9点30分,《穹顶之下》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的总播放量即将突破2亿次。该纪录片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制作过程中,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赴多国实地了解治污经验,并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了行动方案。
(1)纪录片《穹顶之下》播出后引起不少网民的关注,体现了公众的哪些期盼?
(2)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层面和个人层面提出防治雾霾的行动建议。
2015年4月23日是第20个“世界读书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来到中华书局,参加读者开放日活动。他强调,开卷有益、读书增智,阅读是一个国家精神发育的基本途径,是建设学习大国的重要内容,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对我国“18~39岁的青年人阅读情况”的调查显示,我国各年龄段青年人认为“读书越来越重要”的比例在85%以上,读书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1)请用思想品德课知识说明“要大兴读书学习之风”的重要性。
(2)“读书越来越重要。”这对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我们有何启示?
悲剧背后的思考
★2014年12月8日14时30分,安徽淮北市同仁中学两个班级举行篮球比赛,一名同学崴了脚,多名同学围观时围墙突然坍塌,造成5人死亡,2人受伤。
★2015年5月2日下午,江西省宜春市新坊镇合浦中学初三年级的12名学生相约到水库游玩。期间,数人到水库中游泳,有1人溺水,其他学生相继下水施救。在救援过程中,有5人溺水,其中2人被在附近钓鱼的人营救上岸,3名溺水的15周岁男生均已溺亡。……
一幕幕悲剧,让人们扼腕叹息的同时,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实践探究题:
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两年,中国以“中国梦”开篇,从作风建设和重拳反腐突破,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两翼,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不断清晰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现象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繁荣的同时各种烦恼凸显:道路拥堵不堪、空气质量下降。国家公祭期间,徐州实施污染企业停工等措施保证空气质量。
现象二: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方面持续出招惩治贪腐党员干部,另一方面积极立法应对各类“突击”行政行为,要求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必须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
现象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以合作包容等为理念,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它不以控制他国为目的,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赏和热情欢迎。
(1)根据现象一中凸显的各种烦恼和徐州政府的举措,“向污染宣战”,建设生态文明,国家、企业、个人分别应怎么做?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象二中党中央出招惩治贪腐党员干部并立法应对各类“突击”行政行为,对从严治党有何意义?
(3)现象三中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说明了什么?
(4)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