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I.某校化学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草酸(H2C2O4)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小组成员在做草酸溶液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实验时发现,溶液褪色先慢后快。
(1)上述H2C2O4溶液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为                                 
(2)为了探究此反应速率由小变大的原因,甲同学做了如下实验(表中“一”表示未加入该试剂)。

实验
编号
反应温度
(利用水浴加热)
稀硫酸
溶液
MnSO4固体
0.10 mol/L
KMnO4溶液
褪色
时间
1
750C


1mL
100s
2
750C
10滴

1mL
40s
3
750C
10滴
加入少许
1mL
3s

甲同学由此能够得出结论:                                                         
II.乙同学查资料得知“菠菜中富含可溶性草酸盐和碳酸盐”, 决定用实验验证这一事实并检测草酸盐含量。进一步查阅资料得知,草酸(H2C2O4)是酸性强于醋酸的二元弱酸,对应的钙盐(CaC2O4)不溶于醋酸,能溶于强酸。
(1) 欲准确测定菠菜中草酸盐含量,回答有关问题:
①操作:取m g菠菜样品,将其中草酸盐转化为 CaC2O4 沉淀分离出来,用盐酸溶解后,溶液转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配制成100mL溶液。每次移取25.00mL该溶液,用0.0100mol·L-1 KMnO4标准溶液滴定,滴定实验重复操作2 —3次。平均消耗标准溶液V mL。
②计算:菠菜中草酸盐(以C2O42计)的质量分数为                       。(只列式不计算,已知:C2O42的的摩尔质量为88 g•mol-1
③讨论:用标准KMnO4溶液直接滴定菠菜研磨、浸泡、过滤得到的溶液结果可能偏高,原因是                                                                 。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Fe3+和SO32-之间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了两种可能:一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Fe3++ SO32-+H2O=2Fe3+ + SO42-+2H+;二是发生双水解反应2Fe3++3SO32-+6H20=2Fe(OH)3(胶体)+3H2SO3。为了证明是哪一种反应发生,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下列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
实验Ⅰ、学生选择的实验用品:Na2SO3浓溶液、BaCl2稀溶液、稀盐酸;试管若干、胶头滴管若干,从选择的药品分析,作者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Ⅱ、取5mL FeCl3浓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NaSO3浓溶液,观察到溶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红棕色,无气泡产生,无沉淀生成,继续加入Na2SO3浓溶液至过量,溶液颜色加深,最终变为红褐色。这种红褐色液体是 。向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将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另一份中加入BaCl2稀溶液,有少量白色沉淀生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Ⅲ、换用稀释的FeCl3和Na2SO3溶液重复实验Ⅱ,产生的现象完全相同。
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若在FeCl3浓溶液中加入Na2CO3浓溶液,观察到红褐色沉淀并且产生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从形式上看,Na2CO3和Na2SO3相似,但是从上述实验中可以看到,二者的水溶液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现象差别很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A~D是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温度计的装置示意图,其中所做实验与装置不相符的是:

序号
A
B
C
D
装置







长玻
璃管

实验
乙烯的制取
石油的分馏
银镜反应
苯的硝化

下图为配制0.2mol·L-1Na2CO3溶液250mL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①中称得Na2CO3_____________g。
(2)玻璃棒在②、③两步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出现如下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某同学在第⑧步观察液面时俯视_____________;
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和⑤_____________;
C.在第⑤步不慎有少量液体流到容量瓶外_____________。

为了测定某烷烃样品(丁烷,并含少量丙烷等气态烃)的平均式量,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量,得到质量m1
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烷烃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m2
③往锥形瓶内加满水,塞好胶塞,称量得到质量m3
已知实验时的温度t(K),压强p(kPa),水的密度ρ(g·L-1),空气的平均式量29.0、密度ρ空气(g·L-1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的原理是(具体说明)什么?
(2)步骤②中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
(3)具体说明本实验中怎样做到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体积下进行的?
(4)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填图中标号)

图3—2
(5)锥形瓶内空气的质量(m空气)是(列出算式)。
(6)瓶中样品的质量(m样品)是(列出算式)。
(7)由实验测得烷烃的平均式量是(列出算式)。

用18mol/L的硫酸配制100mL 1.0mol/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10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玻璃棒 D.50mL容量瓶
E.10mL量筒 F.胶头滴管 G.50mL烧杯 H.100mL容量瓶
(1)实验时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填入编号)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填写标号)。
A.使用容量瓶前检查它是否漏水。
B.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D.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cm~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标线。
E.盖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倒转和摇动多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