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1: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2: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论南洋事宜》
材料3:即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论南洋事宜》
回答:(1)据材料1、2指出沿海对外贸易的有益之处。
(2)据材料3的政策归纳其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明清的艺术成就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A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B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爆发的这一空前的思想革命,以其卓越的见解及构想,吹散了中世纪以来萦绕于人们头脑之中的蒙昧阴霾,对北美和法兰西的伟大事业意义尤为重大。
(1)材料一发表于何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思想革命”指的是什么?材料一中画线部分A、B分别是“思想革命”中的谁的观点?这一“思想革命”与“北美和法兰西的伟大事业”相互之间有何关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3分)
材料一:

图一图二
材料二:“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形成于东南亚。在东南亚,流传着许多与郑和有关的传说。如郑和在当地建清真寺、教导当地人斋戒、传播回教等传说;郑和与印尼巴厘岛的荔枝、花生、白葱等种植的传说。此外,还有印尼和马来西亚的“郑和鱼”、郑和留下的“拍手以呼风”习俗等等。对东南亚来说,郑和问题已从中国明朝的历史范畴演化成为具有本区域历史内涵的文化现象
材料三: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上这样写道:“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觐见王上。王上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共4分)
(2)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处?根据材料二中郑和的活动,分析“郑和崇拜”形成于东南亚的原因。
(3)材料三哥伦布关于地理位置的叙述有一处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
(4)1992年是哥伦布远航500周年。当时,欧洲国家热烈庆祝,为其树碑立传。而美洲国家却大加谴责。为什么美洲国家会持如此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生物母体生出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活竞争中取胜了,其他的被淘汰了,这就是优胜劣汰。
请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篇著作?
②上述材料体现了达尔文的什么学说?其核心是什么?
③这一学说有何社会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材料二: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材料三: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不过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请回答:
依据材料想一想,这三句名言分别是谁说的?你能从这些名人名言中学到什么?从中又能得到哪些启发?

下图的这位人物是谁?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