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反映古代什么政治制度?请指出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朝设置的中书省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
材料三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3)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分别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
(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在到什么作用?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
(9分) 华盛顿和拿破仑都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成就这两位伟人的时代背景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史实分别概述这两位伟人的主要历史贡献。
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司马迁说秦始皇“吞二周而忘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这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与秦始皇相比,唐太宗在统治政策上有哪些不同的表现?(2分)
(3)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维护统一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清史稿》在谈及康熙年间的社会状况时,用了这样一句话:“天下和乐,克致太平。”请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的?(5分)
(9分)“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的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自一位历史人物在1921年的讲话
(1)这位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材料中的观点的?(4分)
(2)结合所学,概述这位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4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这段记载是作者徐继畲对一位政治人物的赞美之词,这位政治人物是谁?(1分)
(2)上述材料对这位政治人物作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请根据材料说说他的事迹有哪些?(4)
(3)材料中划线的5部分,有2部分直接描述了美国政治制度,请写出相关序号。结合1787年宪法谈谈美国政治制度是怎样“创古今未有之局”的?(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