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提高到30%。人们期待着国有资本收益能够真正用于解决惠及百姓的重大问题,尽早实现“用之于民”。可是当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薪酬和职务消费过高等痼疾,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还不够,群众意见强烈。
*注:“三项制度”是指正在推进中的企业劳动用工、干部人事和工资分配的制度改革。
请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国有企业应当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如今,高考加分、高考移民、高考作弊等关于高考公平和公正的话题在网络上持续升温,教育主管部门也再次面临着有关高考改革的网络追问。对此,网友的观点可以说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是认为“高考录取就该公正”
网友“在水一方”:高考加分是社会不公平的表现,应坚决取消,加分政策被某些权势者利用,让人们谈加分而色变,失去了以加分促进高考公平的初衷,只能让教育公平变成一纸空文。
二是“期待不拘一格录人才”
网友“东方腾龙”:任何时代都应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以突破普遍的选才标准,对某些方面有特长的人才,进行破格录取。
网友“曼陀罗”:应该给那些有才华但偏科厉害的学生一次机会。
(1)网友们对国家和高校的招生政策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体现了哪些道理?
(2)有人认为:“网络具有匿名性、虚拟性的特点,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反正也没人知道我是谁”,请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说说我们应该如正确行使监督权。
有媒体报道,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为了讲面子、讲排场,有的接待宴会,菜吃一半、倒一半;有的在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庆典,住星级高消费酒店、发高档礼品;有的楼堂会所,贪大图洋、气派非凡;有的用公款购买、发放各种代币购物券、代币购物卡等;公家的水、电随意浪费……对于公款公物浪费之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从“公民与国家关系”的角度分析公款公物浪费的错误行为。(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辽宁省沈阳市政府召开工作会议强调,各部门要适时发布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政策、重要决定等政府信息和公共服务信息,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平台作用,积极建立社情民意绿色通道,让全体市民不出门、不见面、不上访就可以反映突发事件、生产活动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要通过社会共示、听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1)建立社情民意绿色通道的意义是什么?(8分)
(2)让普通公民参与民主决策体现了政治生活什么道理?材料中公民参与决策的方式有哪些?(10分)
某县地处内陆,经济上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为发展本地经济,县政府多次组织大批干部和群众学习经济理论,并到周边较为发达的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参观考察,逐渐摆脱了“左”的思想束缚和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确立了“主攻工业,大力发展农业”的新思路。对发展经济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允许看,不争论,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提倡大胆试,要敢为天下先。兴办了全县史上第一个外资企业,对县里唯一的中型国企实行股份制改造,对一些长期亏损、产品又无市场的小型国有企业或实行停产,或出售。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鼓励不同经济成分之间实行联合、兼并。依据县情,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了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储藏、保鲜、运输业。该县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结合材料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该县在发展经济中是如何贯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12分)
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大9.9%,2010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在短短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扩张产能和忽视流通的重要作用,导致了重生产、轻消费的倾向;居民收入增幅赶不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轻公平的矛盾;以高耗能、高投入所维持的增长模式, 形成了重速度、轻结构的局面。
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