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是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的重要节点,是开展全民普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发出《关于开展2013年“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确定活动主题是“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要求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2013年7月8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原铁道部长刘志军受贿、滥用职权案做出一审判决,决定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十八大以来中央新领导层密集发声反腐,反腐倡廉话题措辞严厉、高调表态,从座谈商议治贪之路,到制规整顿领导干部作风,反腐败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强硬状态。在“打老虎、抓苍蝇”的反腐行动中,省部级高官倒下的新闻一个接一个。
为什么要“以宪法为核心”集中开展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
一些高官一个接一个的倒下被绳之以法,说明了什么?
如果发现公职人员存在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等违法行为,你会通过哪些途径行使监督权?
【探究实践·弘扬正义】
材料一: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品《扶&不扶?》令人回味。其中台词“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更是带给我们心灵的巨大震撼。
材料二:2014年2月10日,江苏泰兴市一名男子骑电动车时撞到一名女子,下车准备扶时听女子说:“头疼”,便扔下女子骑着电动车溜之大吉。这时,路过的奔驰上下来一位60岁的大叔,用手机拍照取证后将女子扶到路边,直到女子表示没有大碍后才离开。
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
(1)奔驰大叔的行为是什么行为?请你从正义的重要性角度加以分析奔驰大叔的做法。
(2)奔驰大叔的事迹也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在“见义勇为”时该注意什么?
(3)【我行我做】结合材料,谈一谈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
孟柯是邹国人。最初,他家的附近是一座坟场,孟柯经常和小朋友玩挖坑戏。、抬棺材、埋死人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地方对孩子不利,就搬了家。孟母搬到城里街上,附近就是集市和商店住在那里以后。又和小朋友学起做买卖的游戏。孟母见了很不高兴,又一次搬了家,第三次,搬到了一所学堂附近,这里来来往往的大都有学问又讲礼貌的人。孟母认为这里适合对孩子的教育,就在那里长期住了下去。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孟母为什么不惜三次搬家?
(2)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示?
中国青少年研究所对日本、美国和中国学生进行“最受尊敬的人是谁?”的问卷调查。日本学生心目中首选是父亲,其次是母亲;美国学生的选择排序稍有变化,首选是父亲,母亲是第三;中国学生的父母被无情地挤出了前三位,排在了第十名以后。这一结果让中国学生的父母感到十分意外。为此,某校七年级(9)班决定开一个“实现亲子和谐”的主题班会。请你为参与这次班会做好以下材料准备:
(1)请你写出父母让你最敬佩或者最欣赏的具体表现。(至少写出三点)
(2)你认为中国父母被无情挤出前三位,排在第十名以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有一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请你用所学知识谈谈这首诗蕴含了哪些道理?(至少写出三点)
一天放学后,某校初中生小明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这几名社会青年强行将小明身上的钱搜走,并威胁小明以后每周放学后都要在校门旁交出20元钱,还不许告诉任何人。小明又气又怕,想出三条对策,打算从中选出一条。
你心中的上策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详细说明理由。
课堂上有同学为大家朗读了一篇德育美文:儿子当时11岁,非常喜爱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一个黄昏,他跟父亲在水边芦苇地旁散步。一只丹顶鹤幼雏挪着步子从芦苇里钻出来,多神气的小家伙!儿子兴奋起来,趁那小家伙不备,一下子将它抓在了手里。儿子一边抚摩着小家伙的头,一边回头看父亲:“带它回家吧!”“你必须放掉它。”父亲说,“它是国家法律规定的保护动物,你不能占为己有。”“为什么不可以?”儿子很不情愿地大嚷起来,“让我照顾它几天!”儿子看看四周没有人,不会有人知道他们带回一只丹顶鹤的幼雏。但从父亲斩钉截铁的口气中知道,这个决定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他只好慢吞吞地蹲下来依依不舍地放了那小家伙。
经过讨论,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
A.父亲令人敬佩,在无人知晓时能坚持要求儿子遵守法律规定。
B.父亲过于苛刻,照顾丹顶鹤幼雏不会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可以让儿子带它回家。
上面两种观点中,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赞成与否,都要尽可能详细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