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周恩来
材料三: 各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情况表
1949年 |
20世纪50年代 |
20世纪60年代 |
20世纪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至今 |
8个 |
23个 |
16个 |
62个 |
148个 |
请回答:
(1) 在图一中两国领导人确定了什么原则来处理相互间的关系?这一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在这期间双方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材料二与哪一次国际会议有关?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4)综合上述材料,建国后我国的外交形势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
第十条 所有没收和征收得来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统一的、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
第三十条 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其土地的权利。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材料二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长期不变的,……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社员承包的土地不准买卖,不准出租,不准转让,不准荒废,否则,集体有权收回……前几年国家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并对收购政策作了一些必要的调整,农民从中得到很大好处。
——中共中央1982年1月1日转发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建国初期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我国农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指出国家在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政策?材料二的土地制度与材料一相比的有何不同?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农民从中得到很大的好处”是什么?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认识。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威胁了世界和平和安全。请回答:
(1)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期,美国是如何一步步推动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
(2)二战后,美国为称霸推行“冷战”政策。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简要分析该政策对世界局势的影响。
(3)对美国的霸权政策,你有何认识?
某班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活动,小明收集了爱因斯坦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爱因斯坦的信】 1938年,爱因斯坦应邀为第二年举行的纽约世博会写下了一封信:“我们的时代充满了创造性的发明,这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电能,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能横渡大洋,我们学会了飞行,甚至通过电波,我们能轻松地把消息传送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 结合材料一将爱因斯坦提到的发明成果按要求填入下表括号,每项一个即可。(2分)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
发明 |
火车、() |
汽车、 () |
材料二【爱因斯坦的演讲】爱因斯坦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以科学为主题的演讲:“如同艺术一样,科学如果想真正、充分地完成它的使命,那么人们对于科学成就,就不应只是肤浅的理解,而必须认识它的深刻内涵。 ”
(2)“人们对于科学成就肤浅的理解”,请就两次世界大战中武器运用各举一例?
(3)你认为要真正“认识科学的深刻内涵”,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意识?
材料三【爱因斯坦的政治遗言】1955年4月17日,爱因斯坦在逝世前一天,曾说“知道得最多的人,也最忧心忡忡。这个世界充满着冲突,而使一切较小冲突相形见绌的则是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记住你们的人性而忘掉其余吧。如果你们能这样做,展示在面前的是通向新乐园的道路;如果你们不能这样做,那么摆在你们面前的就是普遍死亡的危险。 ”
(4)结合材料说说“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之间的巨大斗争”指的是什么?爱因斯坦给人类最后的政治遗言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开拓却构成了美洲领土最大的国家;虽然美利坚合众国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到19世纪末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
材料二:近现代历史中的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国家发展阶段,在危机中寻求出路,在较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后来居上,迅速具备足以同世界强国抗衡的实力,令世界为之震惊,也值得世人认真思考和深入研究。
——以上材料均摘自人民出版社《大国崛起》
材料三:《复兴之路》,全景式追溯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着力一个影像的中国,理性且深情梳理了中华民族167年的伟大复兴道路……和其他大国的崛起不同,中国是从内忧外患的境地中一步步争取到独立自主和国家富强的。有着五千年辉煌灿烂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那时候跌倒了,怎样重新站立起来,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生活,知道幸福是什么感觉。
——《复兴之路》
(1)近代美国历史上进行了两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维护了国家统一,请说出第二次革命的名称。
(2)为摆脱危机,日本在19世纪和20世纪中后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发展,请说出第一次的名称。(1分)请列举日本在崛起过程中发动的对中、美侵略的事件各一例。
(3)请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参加中国复兴之路的探究活动,为下面的论点提供史实证明。
①跌倒了——
②转折点——
③站起来了——
④富起来了——
(4)从美国、日本和中国的崛起与复兴的历程,你发现一个国家要崛起、要复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共8分)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结束国家分裂,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为之讴歌的伟大事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1)材料一提到“六王毕”“扫六合”,“六王”出现与历史上哪一制度有关?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大国,…………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2)请分别写出秦朝、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推行的最主要的地方管理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实施,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962年,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3)以上诗句反映了台湾与祖国大陆两次分离的史实,请问其原因各是什么?
材料四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国家和平统一后,台湾可以实行不同于大陆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国家法》
(4)材料四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在基本方针上有何创新?
材料五:2012年4月10日,12艘中国渔船在中国黄岩岛遭菲律宾军舰干扰,菲军舰一度企图抓扣中国渔民,遭到中国海监84船和中国海监75船阻止。中菲南海紧张局势一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方多次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积极平息事态。不过菲律宾方面仍动作不断,意图将事态国际化、复杂化。
——中国新闻网
(5)对材料五提到的现象,我国继续执行哪一政策,最能让国际僭觎势力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