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了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灾难”。
材料三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一个仅有150万人口的小国,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纪录片《大国崛起·小国大业》解说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二与图一相比,欧亚商路交通有何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哥伦布航行到美洲的历史影响。
(3)文中所说的“海上第一强国”是指哪个国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成为“海上第一强国”的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扩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西思想史发展的过程中,在古代,中西思想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到了近代,主要是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探索的过程;但到了现代,中共根据本国实际形成自己特色思想文化。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孔子和苏格拉底都是古代中西典型代表的大思想家,请分别指出他们各自有什么核心思想?
(2)自14世纪以来,欧洲出现了哪几次思想解放运动?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入现代社会,请问,中共结合中国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先后形成过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
材料一……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故主施赏不迁,行诛无赦,誉辅其赏,毁随其罚,则贤不肖俱尽其力矣。
——《韩非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三段材料反映的政治观点有何不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⑵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图4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请回答:
(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4分)
(2)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5分)
(3)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3分)
(4)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4分)

阅读下列图片: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之间商路示意图

图2: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图3: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争夺殖民地
请回答:(1)图1反映的历史现象在16世纪出现了哪些重大变化?简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图2反映了哪些重要历史现象?分析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3)图3预示着世界经济已经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4)根据上述图片,简要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从1951年到1975年,六次将周恩来的照片登上封面。阅读下列图片及提示:

图1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图2发表于1954年3月10日。
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标题为“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小标题: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图3发表于1971年11月8日。图4发表于1972年3月6日。
标题为“中国人来了”。标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
请回答:(1)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周刊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4分)
(2)图2中,周恩来为解决“战争与和平”问题,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何意义?(3分)
(3)根据图3分析“中国人来了”的含义。(2分)
(4)根据图4分析“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时代》周刊对周恩来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此,谈谈我们在使用图片作为历史研究资料时应注意什么?(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