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这种“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变是在
A.“一五计划”时期 | B.三大改造时期 | C.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 D.改革开放初期 |
下图反映了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对①到④段时期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 |
B.第②段:西班牙的海上优势基本丧失 |
C.第③段: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 |
D.第④段:英国经济增长速度世界第一 |
李鸿章在对《开平煤矿招商章程》所作的批示中指出:“摒除官场习气,悉照买卖常规,最为扼要。”这反映了洋务派
A.反对官员的贪腐 |
B.重视民间资本的引入 |
C.重视商品生产 |
D.强调以市场规则经营管理企业 |
中国早期译者翻译《物种起源》,对“evolution”一词的翻译强化了“进步”的含义,认为生物的改变,一定是朝“进步”的方向而去。而达尔文自己却不认为所有的进化都必然朝着“进步的倾向”。近代译者对《物种起源》的翻译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待外来文化看重
A.基础性 | B.科学性 |
C.实用性 | D.思想性 |
马克思指出:“鸦片不曾产生催眠的作用,而倒产生了惊醒作用,历史的发展好像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们从原来的麻醉状态下唤醒似的。”这里马克思所说的“唤醒”主要是指
A.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
B.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军民抗击英军 |
C.洋务运动 |
D.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都穆《听南纪谈》、(清)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反映了
A.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
D.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学风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