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但他发现了至关重要的贵金属。据经济史权威估计,从1493年到1800年世界白银产量的85%和黄金产量的70%来自拉丁美洲。美洲白银生产在16世纪约为17000吨,到7世纪约为42000吨,其中由31000吨运抵欧洲。欧洲又将40%运往亚洲。……美洲白银18世纪产量约为74000吨,其中52000吨运往欧洲,其中40%约20000吨运往亚洲。另外留在美洲本土的白银约有3000吨横渡太平洋经马尼拉运抵中国。如果再加上日本和其他地方生产的白银,全球白银产量的一半最终抵达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弗兰克《白银资本》序
材料三  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来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世界大革命,也不可能推动否定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请回答:
材料一所说的“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的含义是什么?
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16—18世纪美洲白银的主要流向。造成美洲白银这样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航路开辟怎样“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可概括为追求效率和讲究公平。前者表现为效率优先,为追究效率可以牺牲公平;后者则主张公平优先,在公平的前提下,提高效率。
材料二: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 5世纪,在1 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 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三:在“后美国时代”图景中,一大批国家正在发展壮大,世界各主要区域的政治经济力量正在整合,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多极世界正在显现。
请回答:
(1)试举两例说明工业革命前英国资产阶级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而牺牲公平发展生产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后社会主义者主张公平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
(3)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4)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判断。

社会风俗的变迁往往是历史变革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指出北魏孝文帝关于社会风俗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2)20世纪20年代,中国沿海城市出现了一股婚姻自主的潮流,请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3)建国初期,“着列宁装、讲俄语”成为时尚,请分析其出现的历史原因。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个性化、时尚化、快捷化,请分析这些趋势出现的原因。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国家权力
第一章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初级会议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于共和国之组织,若选举,若会议,及其他人民对于国家种种应尽应享之权利义务咸不谙熟。”“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及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材料二:1916年《新青年》载:“袁世凯之废共和复帝制,乃恶果非恶因,乃枝叶之罪恶,非根本之罪恶。若夫别尊卑,重阶级,主张人治,反对民权之思想之学说,实为制造专制帝王之根本之恶因。吾国思想界不将此根本恶因铲除净尽,则有因必有果,无数废共和复帝制之袁世凯,当然接踵应运而生,毫不足怪。”
材料三: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据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3)概述材料三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讲话
材料三 1861年《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四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五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说说农奴的处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⑶材料三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⑷材料四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⑸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