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今年的4月20日注定是让国人铭记的一天。当天,在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大地震,它把无数阳光下鲜活的生命永远地带入黑暗世界。灾难超越了地域与时空,灾难是我们共同的伤痛,在无法抗拒的大自然面前,让我们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去贴近灾区人民的手,让我们的心贴在一起,让我们将掌心里的温度传递个他们,我们献出自己的一份力所能及的爱,告诉灾区的同胞们:“不要怕,中国人永远是一家人,地震摧毁得了你们的家园,但摧毁不了我们之间的爱,只有爱才是我们得以永恒的力量,只有爱才是我们共同抗衡自然灾难的伟大力量!我们的爱无坚不摧,雅安加油! 四川加油!中国加油!”。
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指出上述材料体现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中央财政着重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材料二:近几年,国家财政支持了许多重大建设项目,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
材料三: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请运用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的知识,回答怎样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所谓结构性减税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进入21世纪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进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如全面取消农业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多次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等。
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上述材料中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经济意义。
材料一: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宣告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城乡二元户籍结构正式推出历史舞台,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此举破除了城乡协调发展的户籍壁垒,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
材料二:我国城乡一体化在新时期取得了显著地成就,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面貌。但是城乡一体化建设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如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之势、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城乡社保体系有待衔接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4年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报告强调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应如何谋求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材料一: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由“四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应着全国老百姓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项权益。特别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党和国家将在实现当代人的利益的同时,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的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说明,党的十八大为什么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材料二:“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更包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人际之间的和谐”等多重指向。
(2)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什么样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