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状元张謇在《变法评议》中提出:“以生货(原料)与人而我失工之利;以熟货(工业制成品)与人而我得分人之利。”这表明他
A.主张实业救国,提高工业产品的竞争力 | B.严禁出口原料,鼓励出口工业品 |
C.认为原料出口是我国落后的根源 | D.认为发展工业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
北宋石守信原本作战勇猛且一向“重义轻利”,但自从“杯酒释兵权”发生之后,他忽然开始追求声色犬马,疯狂聚敛财物,对他的这一“表现”,《宋史》如此评价道:“岂非亦因以自晦者邪?”由此可见“杯酒释兵权” (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 B.造成了人才浪费 |
C.导致将领普遍的不满 | D.致使功臣自污以自保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居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这一时期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A.新航路开辟 | B.早期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的进行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美国联邦政府没有设立国立大学,美国的大学分为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公立大学主要为州立),在最高水平的大学中,私立大学占主要位置。这一局面反映了
A.人民主权原则 | B.分权原则 |
C.三权分立原则 | D.自由平等原则 |
《汉漠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件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A.否定宗教和神学 | B.重实际而不尚理论 |
C.体现了自然法精神 | D.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