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5月1日,《申报》载文称:“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就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婚俗 | B.国人逐步接受西方的婚俗 |
C.新式婚俗被国人所普遍接受 | D.婚姻自主成为当时的社会共识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载: “因为这两家学说正好相互补充,满足了中国人民在理智和感情上的需要。孔子学说强调的是礼仪、顺从和社会责任,而……学说则强调个人的种种奇念怪想和顺从大自然的伟大模式。”省略号处应是
A.道家 | B.法家 | C.墨家 | D.阴阳家 |
商鞅变法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能为这一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的是
A.“节用而爱人” | B.“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
C.“天法道。道法自然” | D.“为政以德” |
“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孟子的一个思想”指的是
A.“仁义” | B.“仁” | C.“民贵君轻” | D.“性本善” |
某学者说:“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该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对韩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形成了团结自强的精神 | B.塑造了韩国的民族文化 |
C.推动了韩国的经济建设 | D.帮助韩国克服金融危机 |
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实行“不任职而论国事”“不治而议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和这一方针有关的现象是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