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 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上与日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材料二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变化比较表
经济形态 |
1978年 |
1992年 |
全民所有制经济 |
80.8% |
51.4%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9.2% |
35.0% |
城乡个体经济 |
0 |
7.8% |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
0 |
5.8% |
材料四 199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
产量 |
居世界名次 |
比1949年增长 |
粮食 |
4.42亿吨 |
1 |
3.3倍 |
棉花 |
452万吨 |
1 |
9倍 |
钢 |
8000万吨 |
3 |
505倍 |
煤 |
11亿吨 |
1 |
34.3倍 |
原油 |
1.42亿吨 |
5 |
1183倍 |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主要特点。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
下列标语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阶级斗争一抓就灵”②“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③“以钢为纲,全面跃进”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①④②③ | D.④③①②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
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东成为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其优势在于广东( )
①毗邻港澳,有对外开放的地利优势②作为侨乡,有利于吸引华侨回国投资③历来是对外开放的门户④具有比国内其他地区更雄厚的工业基础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