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和会上,操纵会议的英法美三大国争夺的根本点是( )
| A.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 | B.争夺地区及世界霸权 |
| C.争夺对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 D.争夺战争赔款 |
明嘉靖、万历年间,张居正提出“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的主张。这一主张( )
|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B.表明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 |
| C.反映了农商皆本的思想 | D.重视农工商业之间的关系 |
文献记载“钢铁是杂炼生(生铁)鍒(熟铁)为刀镰者。”此文献提到的金属冶炼技术发明于( )
| A.春秋战国时期 | B.两汉时期 | C.魏晋南北朝时期 | D.隋唐时期 |
据史籍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 A.由西域传入 | B.属水力灌溉工具 |
|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
河北一战国中晚期的墓葬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4%。这些资料说明( )
| 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 |
| C.铁农具的使用已经很普遍 |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这种变化所反映的实质是:()
| 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
| 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
| C.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得到承认 |
| D.生产关系的变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