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记录着某学者讲授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部分教学内容。据此判断,该学者的讲授主题最有可能是
时间 |
史实 |
背景 |
魏 晋 |
指定地方官吏中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人才,送中央政府作为录用根据。 |
地方割据,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 |
隋 朝 |
选举权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 |
国家统一;对人才的渴求;旧制度的落后与弊端日盛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专制皇权空前加强
C.统一是历史发展主流 D.科举制度的影响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是()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 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④②③ | D.③①④② |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A.纠正“文革”错误 |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
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
新中国从1956年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其间充满曲折,下列哪些活动显露了党在经济工作中犯了“左”倾错误( )
①中共八大指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②“大跃进”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一五”计划时期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在这一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最大的特点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 | B.优先发展轻工业 |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
下列是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52年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
C.到1956年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