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 )
A.1952年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
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的经济 |
C.到1956年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
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所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 | B.《老子》 | C.《庄子》 | D.《离骚》 |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 B.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
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