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
|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
|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
|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
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
| A.反对直接民主 | B.反对民主制度 | C.主张集权政治 | D.否定公民权利 |
有学者评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詹姆士一世与议会的冲突时说,“双方同样地相信各自所主张的权利是合法的,彼此都决计毅然加以坚持。”当时议会一方认为自己权利合法的依据是()
| A.《权利法案》 | B.中世纪以来的议会传统 |
| C.《大抗议书》 | D.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说 |
甲午中日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为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 | 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 |
| 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 | 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 |
陈寅恪先生指出“真能于思想上自成系统,有所创获者,必须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民族之地位。此二种相反而适相成之态度,乃道教之真精神,新儒家之旧途径,而二千年吾民族与其他民族思想接触史之所昭示者也。”他的主要观点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学贯中西才能够创新中国文化 |
| C.中国文化本体论 | D.传承中国文化是民族精神寄托 |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A.提倡维新变法 | B.提倡国人虚心向两方学习 |
| C.主张世界各国和平相处 |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