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 )
| A.纠正“文革”错误 |
|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
|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
| D.落实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 |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的《世界文明史》认为:“路德由于他的因信得救学说而与罗马决裂;德意志群众之所以追随他,主要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宗教民族主义的浪潮;王公们之所以立路德教为其辖区官方教会,主要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绝对的政治主权。”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因信称义否定了罗马教皇的原有权威 |
| B.统一的德意志宗教民族主义情绪浓厚 |
| C.路德教适应了世俗王权的需求 |
| D.多种因素导致马丁·路德反叛罗马教廷 |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反映。《十日谈》和《西游记》这两部文学名著体现的相同思想是:
| A.冲破束缚,追求个性解放 | B.挑战正统,提倡经世致用 |
| C.反对专制,否定教会权威 | D.批判现实,宣扬理性主义 |
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这些现象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 B.“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
| C.“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D.“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避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白数十年来,
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