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第一步 |
第二步 |
| 甲 |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
| 乙 |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
| 丙 |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
| 丁 |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
A.甲 B.乙 C.丙 D.丁
嘉兴民丰纸厂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民族企业,其发展过程反映出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缩影。1948年,民丰账面资金一度达到480亿元,但其生产经营却到了崩溃与破产的边缘。出现这种奇怪的经营状况的最直接原因是()
| A.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 B.日本人的掠夺政策 |
| C.官僚资本经济控制 | D.美国商品大量涌入 |
“我们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据内容判断,这段文献资料应当出自()
| A.中共“七大” |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
| C.中共“八大” | D.中共八届八中全会 |
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
|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
|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
|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迪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迪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 D.八国联军屠杀北京居民 |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
| B.揭示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源 |
| C.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
| D.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