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中国古代经济史方面的小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内容、过程。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
第一步 |
第二步 |
| 甲 |
阅读《战国策》,发现秦国“以牛田”记载 |
提出“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牛耕”的观点 |
| 乙 |
参观“中国船文化博物馆”,了解宋代越洋航船的制造工艺、规模 |
得出宋朝时中国海外贸易臻于鼎盛的结论 |
| 丙 |
翻阅论述黄道婆革新、推广织造工艺的史书 |
提出“元代棉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观点 |
| 丁 |
查阅明清时期皇帝的诏书、上谕等档案 |
得出“海禁政策曾间断实行”的结论 |
A.甲 B.乙 C.丙 D.丁
民国时期著名的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说,欧洲近世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指的是
| A.智者运动文艺复兴 |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
| C.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 D.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
“因信称义”(唯信仰得救)是路德宗教神学的主要教义,也是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基石。这一神学观点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 A.促进了“新教”的形成与传播 | B.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
| C.大大简化了宗教仪式 | D.否定了出售赎罪券的合法性 |
有人认为“文艺复兴是一场复古运动”,这是基于这场运动
| A.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 |
| B.从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开始 |
| C.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人性的解放和思想自由 |
| D.忽视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洋务运动 | B.戊戌维新运动 |
| C.辛亥革命 | D.新文化运动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批判君主专制 | B.反对经世致用 |
| C.提倡重农抑商 | D.主张学习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