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到1936年,中国关税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 |
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C.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政策 |
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 |
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消弱 |
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增强,桓谭建议例行重农抑商 |
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 |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 | B.商品经济的发展 |
C.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 D.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关系更为密切 |
B.民营手工业的技术精良、经营灵活 |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一带 |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是指土地之神,“稷”是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应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 D.小农经济的特点 |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