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白圭,用人也。……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与:出售)。……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经商之事),犹伊尹、吕尚之谋,孙昊用兵,商鞅行法是也。’蓝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吕不韦者,阳翟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西汉)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 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唐前期商人贩运的商品:“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州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
——宁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材料三 (宋时开封)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卖蒲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脯腊之类。……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帽子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四 “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统一和社会相对安定。”“(明万历年间)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指徽州),江北则推山右(指山西)。新安大贾,鱼盐为业。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发展和特点》和[明]谢肇潮《五杂俎》
据材料一,归纳白圭的经商理念。据材料一、四,分别概括战国时期和明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与材料三中的商品种类有何变化?
据材料四,比较“富室之称雄者”的不同之处。
据材料二、四,概括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条件。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商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1)材料一反映了15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世界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
材料二(清前期)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居于怎样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形成与材料一有何关系?这种地位在什么时候开始被打破?
材料三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业停顿”。……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经济正发生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材料二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到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盖都人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

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对人都是公平的,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子相同的权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才女文化”的繁荣,这些女性靠文学创作和鉴赏批判来传承妇女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刻印女性书籍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和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这些妇女……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活方式。
——(1993年)(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绪论
材料二: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以使妇女经济上不再依赖于男子;妇女解放的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必须“依靠现代大工业”,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化社会里,才可以想象妇女能够真正得到解放;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家务劳动的社会化,即“把私人的家务劳动溶化在公共的事业中。”最终,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是消灭私有制,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注: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请回答:
(1)分析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才女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恩格斯提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近代中国女性何时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3)欧美近代女权运动开始于19世纪中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条件。
(4)新中国成立后,如何确保妇女的权利,请结合1949—1956年的历史加以说明。

历史认识即指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包括历史思维和历史解释,象任何种类的历史研究成果、各种历史观念或历史思想,都是一定的历史认识。阅读下列有关历史人物的评价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晚清史专家刘学昭认为,……过去人们一讲到慈禧总是阴险狠毒的独裁者、一代妖后、恶女人,而这次《走向共和》将慈禧定位于“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表现出了慈禧的复杂性……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47年……如果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是不可能办得到的……在她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且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喜欢法国女装、高跟鞋和化妆品……,推行西方“新学”……
——《史家评说〈走向共和〉》
材料二:莫里斯说:“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着超人的直觉……”洛伊希腾贝格得出结论说:“罗斯福……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然在福尔索姆看来,罗斯福……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政治权力的获取,为了集权……罗斯福新政的推行助长了失业,导致了美国如今连年的财政赤字。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
材料三:“我写《斯大林的战争》,既是针对冷战中的那些争论,又是为了超越它们的狭隘性与局限性 ,以便能够不受政治的左右,在具体的历史中去理解斯大林的历史作用。”“我的目的不是为斯大林恢复名誉,而是通过有据可依的叙述让人们注意到他的历史作用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了解不同的发现,或许我们对于历史的认知,对于我们可能会遭遇的或评价的东西,批判之余,也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
——《斯大林的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慈禧是“清末出色的女政治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对时代面临的问题有什么“超人的直觉”? 作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发明家”,罗斯福对历史有何重大的贡献?
(3)结合材料三和相关史实,从肯定斯大林的角度来说明斯大林对苏联和国际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历史认识有哪些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