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赵普》一文。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 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普少吏事  (2)手不卷  (3)普日复奏  (4)普颜色不变 
翻译:
(1)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对赵普这个人物,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请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
给划线字注音。
列子学射矣( ) 又以报关子(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而勿失也( )退而学之( )
翻译下列句子。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之( )( ) 宁可以急相弃( ) 携如初(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华歆、王朗乘船避难( )尚宽( )
舍所携人( ) 既已纳其自( )
下列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 )
A宁可急相弃邪是谓之“文”也
B王欲所携人过中不至,太丘
C 世以此定华、王优劣 传一乡秀才观
D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 歆辄
翻译下列句子。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选文(乙)具体说明了选文(甲)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乙)的内容。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夙夜忧叹()②庶竭驽钝()
以后事()④若嗣子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
(只谈一点即可)(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明名医戴原礼尝至京,闻一医家术甚高,治病辄效,亲往观之。见其迎①求溢户,酬应不暇。偶一求药者既去,走而告之曰:“临煎加锡一块。”原礼心异之,问其故。曰:“此古方尔。”殊不知古方乃饧②字,饧即糯米所煎糖也。嗟乎!今之庸医妄谓熟谙古方,大抵不辨锡饧类耳!
【注释】①迎:迎接他出诊的人。②饧:táng 同“糖”。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原礼心异之,问其(旧的) B.走而之曰(忠告)
C.戴原礼至京(曾经) D.偶一求药者既(回去)

下面“之”的用法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走而告之

A.我欲之楚 B.学而时习之
C.此非楚之路也 D.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

下面翻译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句子:原礼心异之,问其故。

A.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他原因。
B.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他原因。
C.原礼心中很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D.原礼心中对他的这种做法感到诧异,询问其中的原因。

下列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医家”是一位好心的人,但又是一位贻笑大方的人。
B.来“医家”求医的人络绎不绝,“医家”应接不暇。
C.“医家”不识字,不懂装懂,胡乱用药,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D.戴原礼很欣赏这位有医德,善用“古方”,医术高超的“医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杨国忠①权倾天下,四方之士争诣其门。进士张彖(tuàn)者,陕州人也,力学②有大名,志气高大,未尝低折③于人。人有劝彖令修谒④国忠可图显荣,彖曰:“尔辈以为杨公之势倚靠如泰山,以吾所见,乃冰山也。或皎日大明之际,则此山当误人耳。”后果如其言,时人张生见几⑤。后年张生及第⑥,释褐⑦授华阳县尉。令、太守俱非其人,多行不法。张生有吏道,勤于政事。每举一事,则太守、令尹抑而不从。张生曰:“大丈夫有凌霄盖世之志,而拘于下位,若立身于矮屋中,使人抬头不得。”遂拂衣长往,归遁⑧于嵩山。
【注解】①杨国忠:唐玄宗时权臣,杨贵妃之兄。 ②力学:刻苦学习。 ③低折:屈从。④修谒:用名片拜见。⑤见几:有先见之明。几,征兆。⑥及第:考中进士。⑦释褐:脱去布衣,指穿上官服。⑧归遁:隐居
对下面的划线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时人张生见几美好
B.则太守、令尹抑而不依从,采纳
C.则此山当人耳耽误
D.释褐华阳县尉授予

下面的语句中加点的“其”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后果如其言
B.四方之士争诣其门
C.令、太守俱非其人
D.择其善者而从之

下面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彖不攀附权贵,很有气节。
B.张彖因为与领导见解不同,不被赏识,就推脱自己的职责。,
C.张彖看问题很有先见之明,早就看出杨国忠只能权倾一时,不会长久。
D.张彖懂得为官就要勤奋努力地处理政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