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③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学之。三年,又以报④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注释】①中:打着。②请于关尹子:向关尹子请教。③弗:不。④报:报告。
(节选自《列子·说符》)
给划线字注音。
列子学射矣(         )      又以报关子(        )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而勿失也(          )      退而学之(          )
翻译下列句子。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虽有佳肴》,完成问题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
(1)不知其旨也()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
(4)是故古之王者()
翻译下列句子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读了这两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解释加点的字。2分
①其子曰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邻人之父亦云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暮而果大亡其财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疑邻人之父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文言句子。4分
①天雨墙坏。
②其家甚智其子。
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4分
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小题。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日更定()
(2)湖中焉得有此人()
(3)毳衣炉火()
(4)此()
用现代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⑵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A.白:上下一白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B.余:余住西湖上下十余里间
C.更:是日更定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及:及下船及郡下

选出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 ()

A.舟子:舟子喃喃曰 左右舟子各一人
B.是:是日更定是金陵人
C.绝:湖中人鸟声俱绝哀转久绝
D.饮: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请你写出一句写雪景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错任何一处不得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节选《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子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字;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闻:听,听到。⑤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⑥劳:慰劳。⑦意适:心情畅快。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自非亭午夜分(2)虽乘奔御风
(3)哀转久绝(4)故渔者歌曰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春冬之时则以钳搏之
B.不以疾也贻以金钗
C.则素湍绿潭又留蚊于素帐中
D.或王命急宣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携 徜 徉 而 上。
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留宿在山上的原因。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时所作。白水:山名。过:苏轼第三子,名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②佛迹院:寺庙名。③汤池:温泉。④悬水:瀑布。⑤折:转弯。⑥缒(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⑦倒行:顺来路回去。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⑨度:越过。⑩击汰:击水。汰:水波。⑪掬:用双手捧取。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⑫二鼓:二更。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念无与乐者()(2)相与步于中庭()
(3)食余甘煮菜()(4)顾影颓然()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深 者 縋 石 五 丈 不 得 其 所 止。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生活态度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4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