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李之芳,字邺园,山东武定人。顺治四年进士,授金华府椎官。卓异,擢刑部主事。康熙十二年,以兵部侍郎总督浙江军务。会吴三桂反,十三年,奏请复标兵原额,督习枪炮。疏甫上,耿精忠亦叛,遣其将曾养性、白显忠、马九玉数道窥渐,浙大震。之芳檄诸将扼仙霞关,调总兵李荣率副将分道御寇。时上命都统赖塔率师入浙,五月,偕赖塔率满洲兵千、绿旗兵二千、乡勇五百,进驻衢州。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宣轻委。之芳曰:“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今日之事,义无反顾。”
七月,之芳与赖塔阅兵水亭门,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军坑西。之芳手执刀督阵,或请少避,之芳曰:“三军司命在吾,退即为贼乘。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守备程龙怯战,斩以徇。麾众越壕拔栅,败之。遣诸将乘胜复义乌、汤溪、寿昌、淳安、常山、金华石梁、大沟、东阳等地。诏嘉之芳调度有方。
上知闽中有变,命康亲王撤温州之困取福建,之芳乃建议直捣仙霞关,曰:“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衢。虽九玉死守河西难猝破,然其南江山,西则常山,皆间道可袭。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王从之芳议。遂进兵大溪滩,复江山,九玉走。欲别取道夺仙霞。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王师下福建,临行,之芳启曰:“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未几精忠降,温、处贼皆溃散。精忠所署置总兵马鹏、汪文生等犹踞玉山、铅山、弋阳、德兴,之芳请会剿。时吴三桂兵寇吉安、袁州,江西兵不能东,乃独遣兵复玉山,文生遁;自白沙关趋德兴,擒鹏;遣郭守金等复铅山、兴安、弋阳、贵溪诸县。上嘉之芳剿贼邻省有功,加兵部尚书衔。
康亲王师将行,遣人问之芳:“所策固万全乎?”之芳曰:“军已发,犹豫则士气沮。”
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前军捷书果至,康亲王大喜,以为神。浙乱平,疏请蠲(1)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甚有威惠。
入为兵部尚书,调吏部。二十六年,授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七年,御史郭琇疏劾大学士明珠,谓内阁票拟②,皆听明珠指挥,上既罢明珠,并命之芳休致。三十三年,卒于家,谥文襄。(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一•列传三十八》,有删节) .
【注】①蠲(juan):同“捐”,免除、去掉。②票拟:指对中央、地方各衙门及臣僚呈送皇帝的章奏,内阁根据有关法规和典章律例代拟初步处理意见,以备皇帝裁决时参考。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异,擢刑部主事擢:提拔 |
B.疏甫上,耿精忠亦叛甫:刚刚 |
C.率总兵官李荣、副都统瑚图等薄贼垒薄:轻视 |
D.乃诣王曰:“虏在吾目中久,明日捷书至矣!”诣:到,造访 |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之芳“善谋”的一组是
①众皆谓会城重地,不宜轻委
②今日胜败,即吾死生矣
③诸将受之芳密檄,急据关夹击。其将金应虎等穷蹙降
④王但饬诸军勿虏掠,即长驱入,兵可不血刃也
⑤所策固万全乎
⑥浙乱平,疏请蠲被兵州县额赋,安辑流亡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②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之芳因为在清顺治四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金华府推官,后又因为功劳大,最终官职做到文华殿大学士。 |
B.为防备叛乱的耿精忠攻打浙江,李之芳派他的将领曾养性、白显忠等数路保卫浙江,浙江上下对他表示称赞。 |
C.李之芳与赖塔带领总兵李荣、副都统瑚图等在坑西与叛军展开激战,李之芳对怯战的守备程龙处以斩刑严明军纪。 |
D.康熙二十七年,御史郭琇上疏弹劾大学士明珠,认为在内阁票拟时大学士都听从明珠指挥,李之芳受到牵连,回家休养。 |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不然。衢踞上游,无衢,是无浙也。(3分)
②我兵一进,使彼首尾受敌,即河西之垒不能独完。(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随杜濩、朴胡诣洛阳,假校尉,从曹公征汉中,因降先主,拜牙门将、裨将军。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干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九年,亮围祁山,平别守南围。魏大将军司马宣王攻亮,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十二年,亮卒于武功,军退还,魏延作乱,一战而败,平之功也。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又领军汉中太守。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壹督汉中。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平更为前护军,署琬府事。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
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敌,听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平曰:“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惟护军刘敏与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如平本策。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平在北境,咸著名迹。
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使人读《史》、《汉》诸纪传,听之,备知其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遵履法度,言不戏谚,从朝至夕,端坐彻日,怀无武将之体。然性狭侵疑,为人自轻,以此为损焉。十一年卒,子训嗣。初,平同郡汉昌句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亚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
《三国志·蜀书十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属参军马谡先锋 属:隶属,从属 |
B.署琬府事 署:布置,安排 |
C.备知其大义 备:完全 |
D.子训嗣 嗣:承继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平特见崇显 ②慈父见背 |
B.①今力不足以拒敌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①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 ②吾尝终日而思 |
D.①以此为损焉 ②于是焉河伯欣欣然自喜 |
下列句子中全能表现王平机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于街亭②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③魏延作乱,一战而败④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⑤涪诸军及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退还⑥怀无武将之体
A.①②③ | B.①④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平本来随姓外婆何氏,直到后来才恢复本姓。曾投奔曹操,后追随刘备,屡立战功。 |
B.曹操先头部队进驻骆谷时,敌众我寡,众将提议固守保全实力,贼军来犯任其深入。为此,王平提出异议,认为应该主动迎战。 |
C.王平自小在军队里长大,识字不多,但对《史记》《汉书》等本纪、列传评论分析的时候,往往能抓住要旨,完全理解其重要意义。 |
D.王平生性褊狭多疑,又自轻自贱,为此他的名声有损,但其足智多谋,功勋不凡,死后子嗣也受其恩泽。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2)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
(3)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其所识不过十字,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
阅读《垓下之战》片段,完成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壁垓下壁:筑壁垒 | B.持短兵接战兵:兵器 |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D.吾为若德德:感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项王瞋目而叱之②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 |
B.①汉军至,无以渡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
D.①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②秦王贪,其势必得所愿矣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力拔山兮气盖世。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斩汉军二将,杀数十百人,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倒退数里。 |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文中画线句子是曾点(皙)“言其志”的内容,他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生活图景?反映出怎样的社会境界?(不超过70个字)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曹孟德之诗乎?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方
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
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为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苏东坡《赤壁赋》节选)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缪:萦绕 |
C.知不可乎骤得骤:突然 | D.而吾与子之所共食食:享受 |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3分)
A.苏子愀然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
B.侣鱼虾而友麇鹿不敢言而敢怒 |
C.而卒莫消长也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D.哀吾生之须臾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
8.下面对两个文段的叙述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第一段,借客人之口,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抒发了岁月易逝,人生苦短的感慨。 |
B.第一段“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运用短句,一气贯注,从音韵节奏上反映了曹操领军征战的豪迈气慨。 |
C.第二段用江水、明月作比较,引出哲理论述,起到了画龙点睛,道明主旨的作用。 |
D.选文两段主客问答,表现了作者内心矛盾终又旷达乐观的复杂心情。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曲:委屈 |
B.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逆:拂逆,触犯 |
C.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尊重,敬畏 |
D.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笨,拙劣 |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不赂者以赂者丧 |
B.蔺相如固止之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C.而相如廷叱之作《师说》以贻之 |
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击沛公于坐 |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戍卒叫,函谷举。
A.而又何羡乎? |
B.师不必贤于弟子。 |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
D.吾属今为之虏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