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根据《中国工人阶级历史状况》一书数据编制,透过产业工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窥见( )
时间 |
1842—1895年 (甲午战争前后) |
1895—1912年 (辛亥革命前) |
1912—1919年 (五四运动前夕) |
产业工人 |
约10万人 |
约60万人 |
约200万人 |
A.清末洋务运动的足迹 B.十月革命的推动
C.民国初年实业推进的步伐 D.五四运动的影响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①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③提出尽快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任务
④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 B.“一五”计划的完成 |
C.三大改造的完成 | D.1954年宪法的颁布 |
下列关于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 |
B.将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
C.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了公私合营 |
D.建立了生产合作社 |
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优先发展重工业④处理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历史学家吴于廑说,世界历史的内容是"对人类历史自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发展为全世界成一密切联系整体的过程进行系统探讨和阐述";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上述两位历史学家对于世界历史的解释突出反映了
A. | 进化史观 | B. | 文明史观 | C. | 整体史观 | D. | 现代化史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