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
B.本文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
C.文章语言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
D.文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公文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典文学】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庶几]差不多。⑤[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⑥ [勉]勤勉,努力。
以下4组语句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加冠若不出户 B.故余有子羔、原宪之贤
C.俯身倾耳请夫孔子之圣, D.慕圣贤之道曾其所不能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A.遇其叱咄 () B.不幸而在穷僻之()
C.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D.若既不出()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甲乙两段文字所谈的都是为学之道,这两段文字所说的道理,其共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共同之处是:
不同之处是:
有副对联,下联是:业有不精 德有不成 只因养尊处优。请你根据《送东阳马生序》做出上联。上联是: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
与朱元思书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寒暑易节,始一焉/窥谷忘 B.猛浪若走相告
C.富阳至桐庐/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猿则百叫无巘多生怪柏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饱览富春江绮丽风光,作者发出“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前两个空用原文的话回答)
下面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组材,第二段写水,第三段重在写山。
B.本文第二段最后一句和《三峡》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在表达效果上不同之处是:《三峡》运用准确的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具体突出了水流湍急的特点,而本文则运用比喻和对偶的手法形象地表现水流之急。
C.“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从正面描写水的清澈见底。
D.第三段主要从山势险峻、山中音响、游者感受和树形山色四方面表现富春江沿岸的“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小题。
刘崧,字子高,泰和人。旧名楚。家贫力学,寒无垆火,手皲裂而钞录不辍。崧幼博学,天性廉慎。兄弟三人共居一茆屋,有田五十亩。及贵,无所增益。十年一布被,鼠伤,始易之,仍葺以衣其子。居官未尝以家累自随。之任北平,携一童往,至则遣还。晡时吏退,孤灯读书,往往达旦。善为诗,豫章人宗之为《西江派》云。(选自《明史·刘崧传》)
【注释】①钞:通“抄”。②茆(máo):通“茅”。③贵:指地位高,也指做官。④葺:修。⑤家累:家属。⑥晡(bū):申时,即午后三点至五点。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A.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B.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C.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D.手皲裂而钞录/不辍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1)易()(2)旦()
本文重点写了刘崧为官后的哪几件事?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联系全文,归纳刘崧的性格品行。

阅读《活板》片段,完成小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活板》选自《》,作者。印刷术与、火药并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蜡纸灰()(2)互用之()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薄如钱:(2)不以木为之
(3)以纸之:(4)有奇字无备者:
翻译下列句子。
(1)火烧令坚: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活板”的“活”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根据文段内容简要回答。
说说“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的原因是什么。
用“燔土”做字印的优点有哪些?(可用原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勤勉之道无他,在有恒而已。良马虽善走,而力疲气竭,中道即止。驽马徐行弗间,或反先至焉。是故举一事,学一术,苟进取不已,必有成功之一日,在善用其精力耳。今人或有志于学,一旦发愤,不分昼夜,数十日后,怠心渐生,终以废学。孔子日:"欲速则不达。"孟子日:"其进锐者其退速。"此之谓也。

有种树者,树茂而果繁,他人莫及也。或问其术,则日:"吾无他巧,但识物性,辨土宜,培壅①有道,灌溉以时耳。凡人于初植者,恒朝夕审视,吾听其自然,若不以为意。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宋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②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往视之,苗则槁矣。

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立志苟坚,执事苟专,必不在一日增进,自矜功效也。百里为期,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事求有济,功贵其成,修业者其念之哉。

[注]①壅(yōng):用土壤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②芒芒:疲倦。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驽马 行弗间(缓慢) B. 他人莫 也(比得上)
C. 其子 往视之(催促) D.功效也(夸耀)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力疲气竭思 不学则殆
B. 灌溉 时耳策之不 其道
C. 凡人 初植者胡不见我
D.槁矣此 岳阳楼之大观也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植之既久,人已厌忘,吾则加勤焉。

②捷行九十里而止,不可谓已至。

4.

作者为什么说"观此二者,则知修业之道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