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煮粥一釜(       )         ②既而败矣(        )
③大人汝清苦(        )        ④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

A.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不以木为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核舟记》) D.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译文: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译文:                                                                        
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高凤笃学
高凤,字文通,家以农亩为业。.妻常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乃省。(选自李贽《初谭集》
翻译划线句子
有关“潦水流麦”的故事,中外都有。请再举两例。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刘义庆 《人琴俱亡》)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汤汤②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③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④,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⑤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①志:志趣,心意。 ②汤汤:宽广的样子
③卒:通“猝”,突然。④操:琴曲。⑤逃:隐藏。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弦不调 B. 恸绝良久
C.伯牙鼓琴 D.伯牙所

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画两处)
钟子期辄穷其趣。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A.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B.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认为子猷“月余亦卒”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加点的字。
时有物外之趣。 (2)项为之
一癞蛤蟆也 (4)数十
选出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A.必细察/其纹理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盖/一癞蛤蟆也 D.见/二虫斗/草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即公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 》 由南北朝时期南朝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解释加点的词语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撒盐空中差可
(3)俄而雪骤(4)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下面的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尊君在()(2)去后至()
(3)相而去()(4)元方入门不()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能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