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北宋文莹的《食粥心安》一文,完成后面的题。(14分)
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①。日煮粥一釜②,经夜遂凝,以刀画为四,早晚取其二,断齑③数十茎啖④之。留守⑤有子同学,归告其父,馈以佳肴。范仲淹置之,既而悉败矣。留守子曰:“大人⑥闻汝清苦,遗以食物,何为不食?”范曰:“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享盛馔⑦,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
【注释】①南都书舍:当时著名的书院。 ②釜(fǔ):锅。③齑jī:腌菜。④啖(dàn):吃。⑤留守:官职名称。⑥大人:指自己的父亲。⑦馔(zhuàn):饭菜。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煮粥一釜(       )         ②既而败矣(        )
③大人汝清苦(        )        ④以食物(        )
(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范仲淹置

A.只辱于奴隶人手(《马说》) B.不以木为者 (《活板》)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核舟记》) D.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盖 食 粥 安 已 久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归告其父,馈以佳肴。(2分)
译文:                                                                        
(2)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2分)
译文:                                                                        
阅读上文,说说范仲淹为什么不要馈赠?(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0(二)(8分)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以为号焉
(2)(▲)在必醉
(3)环堵萧然(▲)
(4)不汲汲(▲)于富贵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文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务忠厚(2)而必屈物之性以吾性乎(3)然爱之必以其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岂有不爱 B.驱其残忍 C.醉翁意不在酒 D.辍耕垄上

. 翻译文中划线句
.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

(二)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可爱者甚(2)亭亭净(3)出淤泥而不(4)清涟而不妖
.翻译文中划线句。
.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陋室表达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 ____。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有愚人得盐美
③少有为其患
.翻译下面句子。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这则短文的寓意是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辱于奴隶人之手死于槽枥之间
才美不外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下面划线“以”字的意思和用法与“策之不以其道”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徐喷 B.丛草为林 C.是人多以书假余 D.不物喜,不以己悲

.翻译下面句子: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回答。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分别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