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湿润纸花、火柴、棉花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一种仪器(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待气泡时,开始收集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补充一种药品,还能制取二氧化碳,并探究其性质。(见图)

①请连接 A B ,并将制取装置图补充完整;
C 中的实验现象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所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2)图B所示实验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3)图C所示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观察到的现象是  

(4)图D所示实验的目的是  

(5)图E所示实验稀释浓硫酸,该实验的操作错误是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能源,所用的氧气从空气中获得的方法是   。空气中的氧气按体积计算,大约是空气总体积的   。氢气可用天然气制取,这种方法制取的氢气中往往混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为了证明混合气体中H 2、CO 2、CO三种气体都存在,一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以下实验。

【阅读提示】

①实验前,装置内的空气已排尽。

②实验过程中的尾气已处理。

③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吸水后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的作用是   

(2)C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3)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证明氢气存在的实验现象是   

(5)另一小组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把其中的E装置换成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仿照上述实验过程,通过定量的方法确定一氧化碳存在,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注:反应生成的水蒸气被D装置完全吸收,不考虑其他水蒸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前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m 1

实验后C装置玻璃管内固体总质量/g

m 2

实验前D装置总质量/g

n 1

实验后D装置总质量/g

n 2

利用如表数据,计算出能证明CO存在的质量关系是   。(用m 1、m 2、n 1、n 2表示)

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为了鉴别它们设计如下鉴别方法:先把两瓶溶液分别贴上标签A、B,然后进行实验。


加入的试剂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1

锌粒

A中无明显现象

B中产生气泡

A是   溶液;

B是   溶液

方法2

碳酸钠溶液

A中   

B中   

化学小组同学对方法2进一步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溶液C和溶液D混合,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

(1)若有气泡产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有沉淀产生,通过现象可推出溶液C中的溶质是   

(3)若无明显现象,混合物E中所含溶质种类最多时,写出所有溶质的化学式   

我国制碱工业采用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其反应原理如下:

NaCl+NH 3+H 2O+CO 2═NaHCO 3↓+NH 4Cl 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

【资料阅读】

①通常情况下,浓氨水具有较强的挥发性,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②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不能吸收二氧化碳。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联合制碱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关闭K 1,先打开K 2通入NH 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再打开K 1通入CO 2

Ⅱ.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 2停止通入NH 3;一段时间后,关闭K 1停止通入CO 2

Ⅲ.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将滤出的固体洗涤、低温干燥,得到碳酸氢钠固体。再将其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即得纯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装置中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   

(3)D装置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4)C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   作用。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   

(5)关闭K 2停止通入NH 3,还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CO 2,其目的是   

(6)写出副产品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相关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仪器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装置对应的字母,下同)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验满方法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