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汉武帝和康熙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也是有作为的政治家。阅读下列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史记》
材料二 史学家顾颉刚说:“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
——《中国历史众生相》
材料三 “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ɡòu)。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
——《清史稿·圣祖本纪》
材料一体现的是什么事件?(2分)
(2) 材料二中提到的“不要人民读书”“只读一种书”分别是指何事?(2分)
(3) 材料三中康熙帝通过哪些举措使国家达到了“寰宇一统”?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谈谈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4) 由上述帝王的主要活动,概括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一大趋势。(2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从汉代开始,中国人就开通了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宋代以后,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广州、泉州、杭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人们把这些海上贸易往来的各条航线,通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从公元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船舶开始取代波斯、大食、印度、昆仑等外国海舶,逐渐控制印度洋的海上霸权。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雅虎知识堂
(1)据材料一,宋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此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
材料二随着宋瓷的光芒远播海外,外国人对宋瓷趋之若鹜。在国外,宋瓷的使用成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甚至还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习俗。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作为食物器皿。如今在印尼国家博物馆,还依然摆放有许多产自宋代德化的“喇叭口”大瓷碗。
——新华网《“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
(2)据材料二分析,宋代对东南亚的贸易产生了哪些影响?由此,你得出了什么认识?
材料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由我国制造的商品通过漫长的海路运输被运抵欧洲。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货物将有一条全新的途径抵达欧洲,途经云南连接起太平洋西海岸与大西洋东海岸的“第三亚欧大陆桥”铁路,将把这些货物目前的行程缩短3000公里左右。
——中国网2008年10月26日
(3)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与当今三条亚欧大陆桥有何联系?古代中西交通路线由陆路到海路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四 2008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亚欧携手,合作共赢》的讲话。他指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忧虑。面对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他强调,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将继续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稳定。
——新华网2008年10月24日
(4)据材料四分析,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在北京召开以及中国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5)如果就以上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确定一个合适的题目。
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农经济自战国以后,一直在中国古代经济中占统治地位。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
1952年 |
1953年 |
1954年 |
1955年 |
1956年 |
农业总产值 |
461 |
510 |
535 |
575 |
610 |
材料四下图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十六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并概括与此发展状况相关的农村政策。
(4)依据材料四,有58%的人评价安徽省农民对农村土地承包制认为:总体来看是好的。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一评价的理由。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开始建立起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1939年,美国政府各项救济工作的支出总额达到了约180亿美元。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的就是造成了美国政府的连年赤字,……1936年财政年度的赤字是43亿美元,……但客观效果却使整个国家的境况有所好转,大大减轻了失业者的贫困和痛苦。
——温荣刚《罗斯福实行赤字财政政策的原因分析》
(1)1933—1939年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进行“救济”?这些社会救济举措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1981年1月里根就任总统后即着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1983年3月国会通过一揽子社会福利改革计划,它削减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对低收入家庭的援助项目等,用以解决当时出现的社会福利的过重负担。里根政府强调州和地方政府要承担社会保障的某些责任,它规定在10年内把几十项福利与公共服务项目在三级政府间管理财政收支上作出明确划分。里根政府推动私营福利事业的发展,强调调动私营保险业的积极性,给予私人养老金计划以更多的税收优惠,并使更多的人参加个人退休储蓄帐户。
——整理自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 》
(2)根据材料二概括里根政府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形势分析里根政府此项改革的重大变化。
材料三德国在社会保障问题上强调收入的再分配,并以明确的法律形式保护社会上受助者的各项基本权利,通过各种社会保障措施的实施,尽可能地扶持受助者的自主和自立能力,使他们尽快地以独立公平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这种政策不同于北欧国家的普遍福利主义政策,也不同于英法的平等主义原则。
—摘自《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探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后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世界历史是一部各国、各民族由原始、孤立、分散的历史发展成为彼此交融联系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世界联系日益紧密。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从新航路开辟到20世纪初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表现。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经济大萧条的冲击,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展开激烈而残酷的关税战、倾销战争货币战。直到二战结束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版)
(2)二战后“这一局面”得以改变。试以20世纪40年代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材料三
时间 |
事件 |
1989年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1993年 |
欧洲联盟成立 |
1994年 |
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
1995年 |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2001年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3)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联系呈现出的新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