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共22分)。
先君序略
戴名世
先君讳硕,字孔万,号霜岩,一号茶道人。家世孝弟力田,以赀雄乡里。里中皆称戴氏忠厚长者,县大夫辄尝馈问,以风示县人。
先君为人醇谨,忠厚退让,从不言人过矣。与人交,无畛城;与人语,辄以为善相劝勉,津津不休,一见之此语,再见之亦此语,有兴起者,辄喜不寐。无老幼贤愚,皆服其长者,不敢犯;犯之亦不校,生平未尝有与人失色失言者。第其艰难险阻,备尝人间苦,不能以告人也。岁甲午,年二十一,补博士弟子。家贫,以授经为业。岁辛丑、壬寅间,始担囊授徒庐江,岁一再归,博奉金以活家口。顷授徒里中,然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今竟死于外。呜呼,悲哉!
其为文不属草,步阶前数回,即落笔就之,不改窜一字。尤喜诗。诗辞大抵多悲思凄楚之音,凡百馀卷,皆可传诵也。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米盐常缺,家人儿女依依啼号,尝曰:“读书积善欲获报,如捕风捉影。如吾等者,岂宜至此!”时形诸感叹。家人唯吾母事之谨,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先君卒于陈家洲。洲去县一百四十里,以去岁十月初一日往。先是,先君客舒城山中,夏秋之间治装归矣。忽疮起于足,痛几危,越月始稍稍愈,愈而归。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居无何,足大愈。适吴氏请,遂去。名世送之郭外,岂知其永诀而遂不复见乎!到洲五十日而卒。先是,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已而诸生知不可起,始使人报,比至,则已不及待矣。先君居洲未两月,而洲之人皆感动。其死也,皆呱呱而泣曰:“天无眼矣!”呜呼!人莫不有死,而先君客死,早死,穷死,忧患死,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没世而不能已者也。     
(节选自《戴名世文集》)
[注]①畛城:范围,界限。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世孝弟力田,以雄乡里赀 资财
B.不敢犯;犯之亦不  校:计较
C.自以荏苒半生,坎坷无一遇:待遇
D.此不肖名世所以为终天之恨:遗憾

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生平未尝有人失色失言者况吾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B.性不喜家居,辄复客于外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去岁十月初一日往樊将军穷困归丹
D.死也,皆呱呱而泣曰秦王恐破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项是( )

A.戴氏家族世代讲究孝悌之义,勤勉劳作,在乡里被人称道。县里的官员常去戴家赠送财物表达问候,借以教诲县邑里的百姓。
B.戴硕为人忠厚谦让,从不说人坏话,也不曾和人闹翻过脸或恶语相向,即使被人侵犯也不计较他人过失。因为他的醇厚谨慎,在二十一岁时,补官博士弟子。
C.戴硕文思敏捷,诗文非常出色,但是科举考试历尽坎坷,所以,常常感到忧伤愤懑,诗文中充满一种凄苦悲凉的情调。
D.先君戴硕在担任私塾教师时因病亡故,死时穷困忧患,又客死他乡。作者借洲人哭“天无眼”,抒发自己对父亲的崇敬、愧悔和悲痛之情。

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A.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B.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C.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D.十日前/有书云疮发/于项偏左名世等/以先君壮年/盛德此足疾/余毒不为意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兴起者,辄喜不寐
(2)儿子辈妄意他时富贵以娱亲,朝夕定省、甘旨皆缺。
(3)归不复去,以山多峻岭,不可骑,难以徒步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18分)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留无所施徒:徒然,白白地
B.与小姑别却:但,然而
C.自可断来信:音信,消息
D.始还家门适:刚刚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全都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A.昼夜勤作息蹑履相逢迎 B.本自无教训可怜体无比
C.不堪母驱使我有亲父兄 D.好自相扶将勤心养公姥

下列“相”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及时相遣归 B.儿已薄禄相  C.好自相扶将 D.不得便相许

下列对第二段开头“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这几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此段列举“织素”“裁衣”“弹箜篌”“诵诗书”等来突出刘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
B.此段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从而达到了盛赞刘兰芝才艺的效果。
C.此段按时间顺序来写,是为了突出刘兰芝家对她的教育循序渐进,很有整体规划。
D.此段中罗列的数字是互文,这是一种交叉的表述,只是表示兰芝富有教养,并不是指具体才艺的学习年限。

翻译下列句子。
(1)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
B.料大王士卒足以项王乎当:对等,比得上
C.刑人如恐不胜:能承受
D.项伯乃夜驰沛公军之:到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沛公霸上 ②吾得事之 ③项伯杀人,臣之 ④范增数项王⑤常以身蔽沛公⑥吏民,封府库 ⑦越国以远⑧既东郑⑨与郑人封之

A.①④⑥⑨⑩ /②⑤/③⑧⑦ B.①④⑥/②⑤⑨⑩/⑧/③⑦
C.①④⑥⑨/②⑤⑩/③/⑧/⑦ D.①④⑥⑨/②⑤⑩/③⑧/⑦

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3分)

A.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若属皆且为所虏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祖父王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挑出错误
B.勃文 属:通“嘱”,叮嘱,交付
C.勃往,渡海溺水 省:探视,问候
D.献颂阙下 数:多次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子是 ( )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允,自然引起了都督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周去,客密州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亲曰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顾上官大夫与同列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①资旷迈②悠然独酌,众异之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辟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常擐甲周旋,蹈刃屠城。
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①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
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②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邃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
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注:①擿(tì):揭发。②厕:侧,旁边。(选自《三国志•吴书十》)
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婴丁凶难婴:触犯 B.诸山越不宾宾:服从
C.渐容人事容:纵容 D.解易其衣易:更换

以下各组句子中,总体上最能表现出黄盖“文治武功”的是(3 分)
① 学书疏,讲兵事
② 南破山贼,北走董卓
③ 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
④ 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⑤ 建策火攻 ⑥ 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③④⑤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盖年幼之时便品尝到生活的艰辛困苦,早年就失去了祖父,身处贫贱,但这些都没有影响到他胸怀大志。
B.黄盖年轻之际就知晓用兵打仗之事,在日后为东吴孙氏政权效力之时常常披甲上阵, 深入惨烈的战场,可谓勇猛之将。
C.在山越之地常有叛乱之时,黄盖主动请缨治理山越之地,并最终以严格的治理之举实现了该地的稳定。
D.黄盖在赤壁之战中中箭落水,后被吴军韩当救起,才得以生还。后因战功显赫,被封为武锋中郎将。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5 分)
译文:
(2)诸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5 分)
译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