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散曲,回答下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 寻梅
乔吉
冬前冬后几村庄,溪北溪南两履霜①,树头树底孤山②上。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③。酒醒寒惊梦,笛凄春断肠,淡月昏黄。
注:①两履霜:一双鞋沾满了白霜。②孤山:在杭州西湖,多梅花。宋代诗人林逋曾隐居于此赏梅养鹤。③缟袂:素绢的衣袖。绡裳:薄绸的下衣。
“冷风来何处香?忽相逢缟袂绡裳”,这两句是怎样描绘梅的形象的?
结合全曲,简要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山坡羊述怀
薛昂夫
大江东去,长安西去,为功名走遍天涯路。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心待足时名便足。高,高处苦;低,低处苦。
【注】瓜田:邵平秦时封东陵侯,汉初种瓜于长安东门。
(1)简要描绘出“厌舟车,喜琴书,早星星鬓影瓜田暮”的人物形象。
答:
(2)有曲评家认为末了“高,高处苦;低,低处苦“句有警戒意,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纵笔三首①(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①苏轼被贬至儋州(今属海南省)时作。
(1)《回乡偶书》前两句主要运用了对比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内容,简要分析其作用。
(2)这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有一个“笑”字,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和吴见山韵
吴文英
阑干独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风叶寂。 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随云去急。
霜花强弄春颜色,相吊年光浇大白。海烟沈处倒残霞,一杼鲛绡和泪织。
①大白,酒名。
(1)联系全词,说明首句中的“天涯客”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词的下阕“霜花强弄春颜色”句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3)这首词的末句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葛立方(南宋)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注:水芝,荷花的别名。
(1)上片写出了荷花哪些特点?
答:
(2)这首词在用语方面善用叠字,它有何艺术效果?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在抒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时,诗人的情感富有变化而有层次。请结合本诗的具体词语对此作简要赏析。(3分)

(2)诗人在所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 (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