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后面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五城。
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吴起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欲吴起将:派遣
B.曾子之薄:轻视,看不起
C.鲁君疑之,吴起谢:辞退,疏远
D.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五城拔:攻取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尝学曾子 /则移其民河东
B.学兵法事鲁君 / 君臣固守窥周室
C.起贪好色 / 人非生知之者
D.起为将 / 均二策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娶的妻子是齐国人,因而鲁君怀疑他有二心。当时,吴起一心想成名,就杀了自己的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B.吴起虽贪恋名声爱好女色,但带兵打仗却是他人所不能及,于是魏文侯就任用他为主将,攻打秦国。
C.有个士兵生了恶性毒疮,吴起替他吸吮浓液,充分表现了他对部下的关心;而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放声大哭,说明她见识浅薄不知感恩。
D.在吴起看来,政权稳固在于给百姓施以恩德,不在于地理形势的险要。如果国君不施恩德,即便亲近之人也会变成仇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鼎字鼎臣,以进士第,累迁太常博士。时天子患吏治多弛,监司不举职,而范仲淹等方执政,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以鼎提点江东刑狱。与转运使杨、判官王绰竞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于是所部官吏怨之,目为“三虎”。仁宗闻之,不说,后傅惟几奉使江东,戒以毋效“三虎”为也。仲淹等罢,鼎与纮、绰皆为人所言,时鼎提点两浙刑狱,降知深州。
明年,河北大饥,人相食,鼎经营赈救,颇尽力。徙建州,其俗生子多不举,鼎为条教禁止。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徙提点河北刑狱,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召为开封府判官,改盐铁判官,累迁司封员外郎、淮南两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内侍杨永德奏请沿汴置铺挽漕舟,岁可省卒六万,鼎议以为不可。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鼎因疏言:“陛下幸察用臣,不宜过听小人,妄有所改,以误国计。”于是永德言不用。
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鼎一无所市,独悉意精吏事,事无大小,必出于己。凡调发纲吏,度漕路远近,定先后为成法,于是劳逸均,吏不能为重轻。官舟禁私载,舟兵无以自给,则尽盗官米为奸。有能居贩自赡者,市人持以法,不肯偿所逋。鼎为移州县督偿之,舟人有以自给,不为奸,而所运米未尝不足也。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      按:追究,查办
B.时盗贩茶盐者众,一切杖遣之遣:打发
C.有能居贩自赡赡:养活
D.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挠:阻止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王鼎“强直”的一项是(  )
①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②一切杖遣之,监司数以为言,鼎弗为变
③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④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⑤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
⑥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④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惟几奉命出使江东,仁宗就拿“三虎”的做法告诫他,要他像王鼎等人那样检举不法,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B.河北地区发生大灾荒,人吃人,王鼎想方设法救济灾民。调为建州知州,那里的风俗是生了孩子多不抚养,王鼎就制定条例教育州民,禁止他们这样做。
C.杨永德横暴狡猾,执政难于违背他的奏请,就让三司判官中的一个人带永德来和王鼎辩论,王鼎连发八问,杨永德回答不出。
D.王鼎担任临邛县知县时,在新繁办公,新繁有很多官田,但王鼎一斗粟也不拿回家。他奉命出使契丹,得到一千匹缣,就把他分给了族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二年,遂以为使。前使者多渔市南物,因奏计京师,持遗权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伦,字顺仪,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以讲学自给。(后)周显德初,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荐于太祖,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皆署从事,掌留后财货,以廉闻。及受周禅,召为户部郎中。
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道出扬、泗,属岁饥,民多死,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如此则公私俱利,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朝论沮之曰:“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太祖以问,伦曰:“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岂复有水旱耶?此当决于宸衷。”太祖即命发廪贷民。
建隆三年,迁给事中。王师伐蜀,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东归,箧中所有,才图书数卷而已。
先是,伦第庳陋,处之晏如。时权要多冒禁市巨木秦、陇间,以营私宅,及事败露,皆自启于上前。伦亦尝为母市木营佛舍,因奏其事。太祖笑谓曰:“尔非逾矩者。”知其未葺居第,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愿得制度狭小。使者以闻,上亦不违其志。
伦清介醇谨,好释氏,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恣蚊蚋囋其肤,童予秉箑(扇子)至,辄叱之,冀以徼福。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岁余尽焚其券。微时娶阎氏,无子,妾田氏生继宗。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赠侍中。
(选自《宋史·沈伦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赵匡胤)领同州节度  领:担任职务
B.皆署从事署:委任,交给
C.奏便宜十数事便宜:利于治国、合乎
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D.愿得制度狭小制度:规章,办法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沈伦“清廉爱民”的一组是(  )
①奉使吴越归,奏便宜十数事,皆从之 ②国家以廪粟济民,自当召和气,致丰稔 ③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傥贷于民,至秋复收新粟 ④伦独居佛寺,饭蔬食 ⑤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伦皆拒之 ⑥岁余尽焚其券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伦年轻时学习《周礼》《仪礼》《礼记》,以讲学谋生,后因人举荐为官,最终官至宰相。
B.沈伦来自社会底层,对人民的疾苦有深切的了解,当他发现百姓闹饥荒时,便采纳了他人的意见,请求皇上动用军粮,开仓济民,并且力排众议,拯救了天下苍生。
C.沈伦年少好学,后随军作战期间,仍爱惜图书,因此他日后信奉佛教,拒绝童子的热情服务,希望以此积德求福。
D.沈伦对住宅低矮毫不在意,但为了母亲也曾购买木材建造佛舍,皇帝并未因此责备他,反而派人为他修建住宅,皇帝对他的恩遇由此可见一斑。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以军储振饥民,若荐饥无征,孰任其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相位日,值岁饥,乡人假粟者皆与之,殆至千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形貌魁伟,精悍明敏,明达吏理。袭父位为留后,朝廷因而命之,寻正授旄钺。
初,至德中,田承嗣盗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召募军中子弟,置之部下,号曰“牙军”,皆丰给厚赐,不胜骄宠。年代浸远,父子相袭,亲党胶固,其凶戾者,强贾豪夺,逾法犯令,长吏不能禁。变易主帅,有同儿戏。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主帅废置,出于其手。优奖小不如意,则举族被诛。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绍威见唐祚衰陵,群雄交乱,太祖兵强天下,必知有禅代之志,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每虑牙军交易,心不自安。天祐初,乃定计图牙军,遣使告太祖求为外援。太祖许之,遣李思安会魏博军攻沧州。天祐三年正月五日,太祖亲率大军济河,声言视行营于沧、景,牙军颇疑其事。是月十六日,绍威率奴客数百攻之,时宿于牙城者千余人,迟明尽诛之。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翌日,太祖自内黄驰至魏。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不数月,复有浮阳之役,绍威飞车免馈运,自邺至长芦五百里,叠迹重轨,不绝于路。又于魏州建元帅府署,沿道置亭候,供牲牢、酒备、军幕、什器,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及太祖回自长芦,复过魏州,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邠、岐、太原终有狂谲之志,各以兴复唐室为词。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天与不取,古人所非。”太祖深感之。及登极,加守太傅、兼中书令。
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储庚山积,惟京师军民多而食益寡,愿于太行伐木,斫船三百艘,置水运自大河入洛口,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太祖深然之。会绍威遘疾革,遣使上章乞骸骨,太祖抚案动容,顾使者曰:“亟行语而主,为我强饭,如有不可讳,当世世贵尔子孙以相报也。”及讣至,辍朝三日,册赠尚书令。绍威在镇凡十七年,年三十四薨。
(选自《旧五代史·梁书十四》,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田氏已后,垂二百年    垂:将近
B.故倾心附结,赞成其事赞:辅助
C.绍威乘间谓太祖曰间:机会
D.绍威尝以海岱罢兵岁久罢:废除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罗绍威有远见的一组是(  )
①必知有禅代之志 ②迟明尽诛之 ③上下数十万人,一无阙者 ④王宜自取神器,以绝人望 ⑤遣使上章乞骸骨 ⑥岁漕百万石,以给宿卫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绍威处置牙军毫不手软。牙军骄横,其中凶狠者,违法犯令,目无主帅,罗绍威于是在以太祖的军队为外援的情况下,消灭了牙军。
B.罗绍威对太祖忠心耿耿。他一心结交太祖并且想要归附太祖。太祖也曾被罗绍威私下里劝说他登基的话打动,称帝后给罗绍威加了官。
C.罗绍威能力突出。在浮阳战役中,他主管后勤,确保了物资供应,还在魏州建立了元帅衙署,沿路设置转运站,各种物品无一缺乏。
D.罗绍威深受太祖器重。病重时,太祖派使者转告说假如真有不幸,会让他的世世代代子孙富贵作为回报,去世后又追赠他为尚书令。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威惩其往弊,虽以货赂姑息,而心衔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绍威虽除其逼,然寻有自弱之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炳,字彦明,惠州滦阳人。炳幼失怙恃,鞠于从兄。岁饥,往平州就食,遇盗,欲杀之,兄解衣就缚。炳年十二,泣请代兄,盗惊异,舍之而去。
甫弱冠,以勋阀之子,侍世祖于潜邸,恪勤不怠,遂蒙眷遇。世祖次桓、抚间,以炳为抚州长,城邑规制,为之一新。己未,王师伐宋。未几,北方有警,括兵敛财,燕蓟骚动。王师北还,炳远迓中途,具以事闻,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世祖嘉其忠。
中统元年,李璮叛,据济南,炳请讨之。国兵围城,炳将千人独当北面,有所俘获,即纵遣去,曰:“胁从之徒,不足治也。”济南平,入为刑部侍郎。后济南妖民作乱,赐金虎符,加济南路总管。炳至,止罪首恶,余党解散。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至元九年,帝念关中重地,思得刚鲠旧臣以临之,授炳京兆路总管。皇子安西王开府于秦,诏治宫室,悉听炳裁制。王府吏卒横暴扰民者,即建白,绳以法。王命之曰:“后有犯者,勿复启,请若自处之。”自是豪猾敛戢,秦民以安。有旨以解州盐赋给王府经费,岁久,积逋二十余万缗,有司追理,仅获三之一,民已不堪。炳密启王曰:“十年之逋,责偿一日,其孰能堪!与其裒敛病民,孰若惠泽加于民乎!”王善其言,遽命免征。十五年十一月,王薨。
十六年秋,被旨入见便殿,帝劳之曰:“卿去数载,衰白若此,关中事烦可知已。”询及民间利病,炳悉陈之,因言王薨之后,运使郭琮、郎中郭叔云窃弄威柄,恣为不法。帝卧听,遽起曰:“闻卿斯言,使老者增健。”饮以上尊马潼。改安西王相,余职如故,即令乘传偕敕使数人往按琮等。至则琮假嗣王旨,入炳罪,收炳妻孥囚之。炳子仁荣诉于上,即诏近侍二人驰驿而西,脱炳,且械琮党偕来。琮等留使者,醉以酒,先遣人毒炳于平凉狱中。其夜星陨,有声如雷,年五十九,实十七年三月也。帝闻之,抚髀叹曰:“失我良臣!”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六月,诏雪炳冤,特赠中书左丞,谥忠愍。
(节选自《元史》)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次桓、抚间   次:驻扎
B.十年之逋,责偿一日责:责令
C.被旨入见便殿被:遭受
D.询及民间利病病:疾苦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现赵炳“关爱百姓”的一组是(  )
①城邑规制,为之一新 ②追所括兵及横敛财物,悉归于民 ③胁从之徒,不足治也 ④岁凶,发廪赈民 ⑤孰若惠泽加于民乎 ⑥询及民间利病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炳重情重义。因闹饥荒,他与堂兄前往平州去谋生,路遇强盗,强盗要杀其兄长,他挺身而出,哭着请求代替兄长去死。
B.赵炳处事尚宽。平定李璮叛乱时,对俘获的胁从者,他当即放走;济南妖民作乱时,他也只是处置元凶,其余都释放解散。
C.赵炳深得皇帝器重。皇帝任命他做京兆路总管,去管理关中重地,并特许他如果有触犯法律的人不必上奏,可以自行处置。
D.赵炳对不法者严惩。当发现皇子安西王府中的吏卒强横凶暴,骚扰百姓后,他及时向安西王汇报情况,对违法者加以惩处。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凶,发廪赈民,而后以闻,朝廷不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械琮等百余人至,帝亲鞫问,尽得其情,既各伏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伯颜,蒙古八邻部人,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曰:“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与谋国事,恒出廷臣右,世祖益贤之,敕以中书右丞相安童女弟妻之,曰“为伯颜妇,不惭尔氏矣”。二年七月,拜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众服曰:“真宰辅也。”
甲戌,会师于襄阳,分军为三道并进。丙戌,伯颜与平章阿术由中道循汉江趋郢州。万户武秀为前锋,遇水泊,霖雨水溢,无舟不能涉。伯颜曰:“吾且飞渡大江,而惮此潢潦耶!”乃召一壮士,负甲仗,骑而前导,麾诸军毕济。癸巳,次盐山,距郢州二十里。郢在汉水北,以石为城,宋人又于汉水横铁绳,锁战舰,密树桩木水中。伯颜荡舟由藤湖入汉江。诸将请曰:“郢城,我之喉襟,不取,恐为后患。”伯颜曰:“用兵缓急,我则知之。攻城,下策也,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伯颜殿后,不满百骑。十月戊午,行大泽中,郢将赵文义、范兴以骑二千来袭,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诸将请点视其仓库军籍,遣官镇抚,伯颜不听,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阿术使右丞阿里海牙来言渡江之期,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阿术乃自来,伯颜曰:“此大事也,主上以付吾二人,可使余人知吾实乎?”潜刻期而去。乙未,军次蔡店。丁酉,往观汉口形势。宋淮西制置使夏贵等,以战舰万艘,分据要害,兵不得进。乃围汉阳军,声言由汉阳渡江,贵果移兵援汉阳。伯颜乘虚兵进汉口,大捷。
丙子,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希贤固请,与之。世祖崩,伯颜总百官以听。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伯颜曰:“何时无盗,今以谁命而诛之?”人皆服其有识。
伯颜深略善断,将二十万众伐宋,若将一人,诸帅仰之若神明。毕事还朝,归装惟衣被而已,未尝言功也。大德八年,卒,追封淮安王,谥忠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祖见其貌伟,听其言厉    厉:洪亮、激昂
B.伯颜未及介胄,亟还军迎击之亟:危急
C.麾诸军毕济麾:指挥
D.潜刻期而去期:约定日期

下列选项中能体现伯颜深略善断的一组是(  )
①非诸侯王臣也,其留事朕 ②诸曹白事,有难决者,徐以一二语决之 ③大军之出,岂为此一城哉!遂舍郢,顺流下 ④伯颜手杀文义,擒范兴杀之 ⑤谕诸将不得入城,违者以军法论 ⑥伯颜不答。明日又来,又不答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伯颜长相魁梧,英勇善战,深略善断,因而世祖很欣赏他,并下令将右丞相的妹妹许配给他。
B.伯颜身先士卒,当军队渡河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充满豪情地勉励大家,然后穿好盔甲,自己作为前导,带领军队渡过了河。
C.伯颜能严格约束部下。当知州翟贵把城池献给伯颜来投降,诸将请求派人接管时,伯颜没有同意,并且贴出告示:众将领不得进城,违反者按照军法论处。
D.选文在文字安排上详略得当。详写传主的军功武略,略写他谦恭廉洁忠诚的人品,人物的形象显得比较丰满。

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丙戌,次复州,知州翟贵以城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有盗内府银者,宰执以其幸赦而盗,欲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