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就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权。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是其具体表现之一。该体系虽然于上世纪70年代初崩溃,但美国凭借其实力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仍占主导地位。
请回答: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背景是什么?该体系的组成内容分别是?
(2)当前影响世界货币格局的因素有哪些?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草案提交各州立法机构批准时,有些人提出了宪法无法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的疑虑。同时杰弗逊等人奔走呼吁,要求在宪法中增加包括信仰自由、出版自由、陪审制度等人权条款,以保证“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之权”(独立宣言)。对此,支持宪法草案的美国联邦党人向美国人民保证,将会在第一届国会会期时在宪法中加入权利法案。权利法案将会以宪法修正案的形式被加入到宪法中去,以避免直接修改宪法而需要再次进行冗长的宪法批准过程。
1789年美国第一届国会制定了12条权利法案, 1791年,各州最终通过了10条宪法修正案,如第一条:“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第十条:“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此外民众权利还包括:持有与佩戴武器的权利;免于民房被军队征用;免于不合理的搜查与扣押;程序正当、一罪不能两判、禁止逼供、禁止剥夺私人财产;未经陪审团不可定罪以及被控告方的其他权利;民事案件中要求陪审团的权利;禁止过度罚金与酷刑;未被列入的其他权利同样可以受到保护。美国前十条宪法修正案被统称为“权利法案”(又称“人权法案”)。——摘编自维基百科“美国权利法案”
材料二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而后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美国革命的首创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政治民主化。
——摘自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权利法案》诞生的背景。(9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末~19世纪中期英美两国在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相同点。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列为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的部分内容:
主张“务尽地力”:在百里见方的范围内有九万顷土地,“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还有“六百万亩”。如果农民“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斗);不勤,则损亦如之”。一进一出,就要相差“粟百八十万石”(《汉书·食货志上》)
主张“平籴法”:就是“上熟,其收自四(四倍,收六百石),余四百石;中熟自三(三倍,收四百五十石),余三百石;下熟,自倍(收三百石),余百石。小饥,则收百石;中饥,七十石;大饥,三十石。故大熟,则上籴三而舍一;中熟,则籴二;下熟,则籴一,使民适足,贾(价)平则止。小饥则发小熟之所敛,中饥则发中熟之所敛,大饥则发大熟之所敛,而籴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汉书·食货志上》)。
主张禁“技巧之民”:“雕文刻镂,害农事者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说苑·反质》)。
李悝还主张“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
材料二下列为古代雅典梭伦改革的部分内容:
颁布“解负令”,拔除立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
颁布限制谷物输出,鼓励橄榄油出口的政策。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把公民(不包括奴隶、妇女和不足年龄的男子)按财产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对应不同的政治权利。建立“400人会议”,实际上掌握最高统治权。
请回答:
(1)综合材料一,说明李悝变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从从雅典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看,说明梭伦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西北屯田戍边实行“永不起科”的政策,明初洪武末年,河西屯田1.63万顷,到神宗万历初年已增加到4.6万顷。清代为了鼓励移民人川垦殖,宣布三至五年不起科、山地六至十年不起科、有些地方甚至“永免升科”,官府还发给牛种、口粮等。大量向西部移民,且广修水利。充足的农业劳动力、卓有成效的水利建设,再加上清中期较为开明的政治,西部的农业生产得以迅速的恢复并有所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繁荣起来。
明代执行“每年榷茶中马,各厅员实掌其事”,由王朝官员负责“于陕甘易番马”之有关事宜,加强了中原与西部少数民族之间的往来。清王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在西北地区进行着规模巨大的茶马互市,如仅甘肃一地参与互市的茶叶就有130多万斤,在全国茶引28766道中,甘肃五茶马司就占了其中的95%。……但这些并不能阻碍东西部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齐涛主编《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 在北美殖民者到达北美之前,印第安人占有大量的土地,即称为“自由土地”。但是在殖民者到达后,大量地掠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独立战争以后,“联邦政府在最后西部土地的分配中起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因为几乎所有土地都是公共领地,这些公共领地是通过战争、购买、或条约的签定取得的。”……1815年以前,美国西部还没有水路航运和公路网, 到20世纪初叶,广袤的大陆已经被纵横交错的铁路网连成一体。在移民西进和开发的过程中,边疆线像波涛似地西移,19世纪60年代停留在堪萨斯、内布拉斯加东部一带,70年代急速西进,80年代抵达半干旱平原的西部,90年代则“长久以来熟悉的边疆已经消逝……很难说还存在一条边界线”。 ……西部采矿业兴起之初,矿区所需的物品均需依赖外地,很难及时而充分地满足当地人们的需要。于是各个城镇纷纷创办制造业、食品加工业及其他工业,并逐步形成了有一定覆盖面的商业网络,在采矿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往往很短时间内就形成了新城镇。
美国人从欧洲接受了个人主义思想,在新世界把这种思想发展得更全面、更完备。美国历史学家弗雷得列克·特纳把这种特点概括成“好动”,并认为“除非这种素养对于一个民族不再产生影响,否则美国人的这股劲头总是要找一处空旷的场所来施展一番”。——[美]卡罗尔·卡尔金斯:《美国扩张与发展史话》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集中财力将西部开发提到议事日程并有效地付诸了实施,西部开发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纪元。……1964一1978年实施的“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大规模会战,跨越川、黔、滇、陕、甘、宁、青、豫、湘、鄂、晋等11省之广,投资高达2000亿元,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50%。 “三线建设”对于促进西部经济发展、改善经济布局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酌。不过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看,投资的回报是非常低的,不仅没有给西部的工业结构优化带来明显的效益,也没有改善西部经济落后的格局。它是准战时经济形势下一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国家经济决策。——《中国经济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评述明清时期西部开发的方略。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开发西部的成功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性看待美国的西部开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我国“三线建设”决策的相关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应当具有的历史意识。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
图1 矿道里的工人图2运煤的童工
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三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请回答:
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使我们能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俄国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塞奇·维特伯爵致沙皇的信》
材料二日本政府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材料三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明宗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中国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8分)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出日本近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