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是有序扩大民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而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 (材料一政治制度——编者注)的根本缺陷,在于它不要求其领导者具有任何特殊的知识(即才能——编者注),它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的手中。”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材料一表述的“政治制度”是指哪个国家(或城邦)的民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民主性的表现。
(2)材料二指出的该“政治制度”的根本缺陷是什么?该缺陷可能会导致什么危害?
(3)有人说:“该政治制度不是真正的民主制度”。请结合材料一及课本知识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道:“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他们的较量是现代的祸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42年夏季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了被动局面;德、意法西斯丧失了东北非战场的主动权;德国法西斯在苏联战场不断遭到失败,……人们确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已经到来,战争正在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面发展。
——改编自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战争”具体是指哪场战争?在“该死的联盟体系”中展开较量的是哪两大集团?他们的较量最终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
(2)材料二中的“转折”开始于哪一事件?“盟军”采取的什么军事行动迫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3)材料三中“新的世界格局”是由哪两个大国主宰?这一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在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 因素是什么?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实力的展示。历史上,中国曾经辉煌,也曾饱经沧桑。当今中国已重回世界,并正在逐步影响着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域开通后……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甲午战争中,中国被一个刚刚兴起的岛国打败,彻底暴露了中国外强中干的腐朽本质……
——顾明义主编《中国近代外交史略》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了近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
——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Ⅰ
(1)材料一中,“这条道路”被后人称为什么?对开通“这条道路”功劳最大的谁?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刚刚兴起的岛国”是哪个国家?与《南京条约》相比,该“岛国”强迫中国签订的条约中出现侵略中国的新方式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方面有哪些“重大突破”?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才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改错辨析题(共16分。)
(一)改错题(只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并订正。12分)
1.汉武帝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的戊戌变法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3.生活于春秋晚期的孟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记载在《论语》中。
4.
(二)辨析题
5.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
以上内容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说明理由。
试当编辑,完成设计。(共10分)
下面是一份还没最终完成的历史小报。请你再次编辑,完成设计。
名称:
(1)把栏目一、栏目二的内容填写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依据所学,仿写栏目三(举出一例即可,2分)。
请把答案写在栏目三的空白处
(3)结合小报内容,给它取一个恰当的名称。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共15分)
(1)上面是学生们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依次将其填写完整。
① ② ③
④ ⑤
(2)请参照范例,从图1、图2、图3中任意选择一幅,进行说明。
在二战中,共有2100多万苏联人和700多万德国人死于战火。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的父辈也深受其害。施罗德父亲在东线战场上被苏军打死;普京的父亲在列宁格勒战役中负伤,哥哥阵亡。
2005年5月6日,两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欧洲胜利日”前夕接受德国《图片报》采访。施罗德强调,德国发动的那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最坏的战争之一”,尽管他这一代人与二战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所有德国人还是应当永远对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承担责任。普京指出,德国人民对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并不应负有集体罪责,他们也是纳粹统治者的受害者。“即使是在战争最艰苦的阶段,当时的苏联领导也呼吁人民不要把德国平民与纳粹分子视为一体”“我的家人也从来没有仇恨德国人”。两国领导人还共同强调,无论是德国人还是俄罗斯人都“有义务永远记住那场战争”,两国将共同为加强欧洲乃至全世界的稳定与安全而努力。——摘编自新华网《专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60周年》
(3)依据新闻材料,概括普京和施罗德是如何看待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的?
(4)两位领导人的历史反思对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