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
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完成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
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实验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夹持装置已略去)。A、B、C三个胶头滴管分别是氯酸钾溶液、NaBr溶液、淀粉KI溶液。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氯酸钾溶液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所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具体操作如下:
①先挤压胶体滴管A,使少量溶液滴入烧瓶内,可观察到 ;
②挤压体滴管B,使稍过量溶液滴入烧瓶内,充分反应。写出该操作中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
③再挤压体滴管C,使少量溶液滴入烧瓶内,可观到 ;
(3)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
硬质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分析下列实验(固定装置及尾气处理过程均略去)并回答:
(1)如图所示,通入C12—段时间后,观察A、B、C三个棉球的变化,并补充完成下表所示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解释或结论 |
|
棉 球 |
棉球上滴加试剂 |
||
A |
KBr溶液 |
棉球变为___________色 |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
B |
_____溶液 |
棉球变为棕黄色 |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
C |
淀粉溶液 |
①棉球变为蓝色; ②待试管冷却后,在B、C之间的玻璃壁上有_____色固体产生 |
②的原因:__________ |
(2)实验室里,氯气通常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外还可以用高锰酸钾、氯酸钾等氧化剂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氯气并模拟盐酸工业合成氯化氢(金属网用以防止气体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爆炸)。
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先通入氢气,验纯后点燃;
步骤二:待氢气稳定燃烧后,挤压软塑瓶,将浓盐酸加入锥形瓶中,氢气持续安静燃烧。
请回答:
①步骤二完成后,火焰的颜色由淡蓝色变为__________色,燃烧管的上方可观察到_____现象;
②先通氢气并点燃,再通氯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③采用外管通氢气、内管通氯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4%~6%的铝镁合金(不含其它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其中之一是:将铝镁合金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测定剩余固体质量。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
1.称取5.4g铝镁合金粉末样品,溶于V mL 2.0 mol/L NaOH溶液中。
⑴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⑵为使其反应完全,则NaOH溶液的体积V ≥ mL。
2.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该步骤中若未洗涤固体,测得镁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3. NaOH溶液的浓度可用稀硫酸测定,欲用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配制3 mol/L的稀硫酸100 mL。回答下列问题:
⑴需要用量筒量取浓硫酸mL。
⑵配制操作可分解成如下几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蒸馏水,使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时。
B.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重复操作两次。
C.将冷却的稀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
D.根据计算,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
E.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F.盖上容量瓶塞子,振荡,摇匀。
G.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⑶下列操作,使制得的稀硫酸溶液浓度偏小的是(填写编号)。
A.用量筒量取一定液体时,俯视液面读数。
B.在容量瓶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C.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D.容量瓶刚用蒸馏水洗净,没有烘干。
E.定容时,滴加蒸馏水,先使液面略高于刻度线,再吸出少量水使液面凹面与刻度线相切。
为检验浓硫酸与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SO2和CO2气体,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c为止水夹,B是用于储气的气囊,D中放有用I2和淀粉的蓝色溶液浸湿的脱脂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欲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2)此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控制反应产生气体的速率不能过快,由此设计了虚框部分的装置,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操作编号填写);
①向A装置中加入浓硫酸,加热,使A中产生的气体进入气囊B,当气囊中充入一定量气体时,停止加热;
②待装置A冷却,且气囊B的体积不再变化后,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慢慢挤压气囊,使气囊B中气体慢慢进入装置C中,待达到实验目的后,关闭止水夹b;
③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止水夹b;
(3)实验时,装置C中的现象为。
(4)当D中产生(多选不得分)现象时,可以说明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是CO2,而不是SO2;A.进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变浅,出气口一端脱脂棉蓝色不变 B.脱脂棉上蓝色均变浅 C.脱脂棉上蓝色褪去.则装置D的作用为。
Ⅰ.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种氨基酸(CxHyOzNp)的分子组成。取w g该种氨基酸放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CO2、H2O和N2。现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B、C、D中分别盛放的试剂。
B C D
(2)检查装置气密性,进行如下操作后A中氨基酸开始反应,请用序号表示正确的操作顺序。
实验操作:①使用酒精灯加热A处;②使用酒精灯加热D处;③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 ④关闭活塞a,记录F装置的液面读数。
(3)样品氨基酸充分燃烧后,待E装置气体冷却至室温后记录F装置的液面读数,请指出读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
(4)通过该实验所能测定的数据,能否确定该氨基酸的分子式?请说明理由。
,。
Ⅱ.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铁与水蒸气的实验。甲同学直接采用铁钉与水蒸气利用下述左图装置进行实验,最后试图收集气体于试管C中。乙同学先用右图装置进行CO还原Fe2O3,至硬质管中固体由红色转变成黑色,用磁铁进行试验,发现能被吸引,D中出现浑浊;乙同学随即熄灭酒精灯,继续通过CO冷却至室温,然后用所得固体进行甲的实验。
某学生用标准的0.2mol/L的盐酸滴定待测的NaOH溶液,其实验操作如下:
A.用碱式滴定管取待测液NaOH溶液放入锥形瓶,滴加2—3滴酚酞指示剂。 |
B.用待测的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 |
C.把滴定管用蒸镏水洗净。 |
D.取下酸式滴定管,用标准的盐酸溶液润洗后,再将标准的盐酸注入酸式滴定管至刻 |
度“0”以上2cm—3cm处,把酸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液面。
E.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并分别固定在滴定管架两边。
F.另取锥形瓶,再重复滴定操作一次。
G.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瓶下垫一张白纸,然后边滴定边摇动锥形瓶,直
至终点,记下滴定管的液面所在刻度。
据上述滴定操作,完成下列填空:
⑴滴定操作的正确操作顺序是(用上述各编号字母填写)
→E→→B→→→;
⑵ G步操作中判断滴定终点的依据是;
⑶ D步骤的操作中液面应调节到,尖嘴部分应;
⑷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的盐酸润洗,待测溶液NaOH的测定值会;
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的NaOH溶液润洗,待测NaOH溶液的测定值会。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